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北朝时期楼观道派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07:11

  本文关键词:北朝时期楼观道派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道教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改革时期。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由于道教开始在士大夫阶层和社会上层传播,道教自身必须要对自身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楼观道派在北朝时期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了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改革和变化,并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楼观道派在北朝时期的发展入手,重点讨论楼观道派在北朝的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楼观道派的兴起。先是论述楼观道派根据史书撰写楼观道派源自老子传《老子五千言》及修行方法给尹喜。楼观道派这种做法,提高了自身在道教中宗派地位,也是为了说明楼观道派源远流长。再论述在魏晋时期,楼观道派的四个著名道士梁谌、王嘉、孙彻和马俭的活动,促使了楼观道派在两晋时期,在社会上产生了引起了朝廷和社会人士的注意。 第二部分:北魏时期楼观道派的发展。这一部分着重论述楼观道在北魏和西魏时期的发展。在北魏和西魏时期,楼观道派的道士开始修缮宫观、购集经书、施法弘道、广施功德,并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形成了一个有着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宗教团体。同时,在这个时期,有贵族出资给道士个人的道观开始大批出现,而楼观道派的道观,却在朝廷支持和楼观道派道士的个人努力下共同建设。 第三部分:北周时期楼观道派的发展。这一部分重点论述两个问题。一是楼观道派在北周时期,在持续获得朝廷的支持下成为了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宗教团体。楼观道派的道士也开始关注出家修行制度与传统文化加你的冲突、经书的收藏于整理。在北周武帝取缔佛教与道教时,楼观道派的道士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得楼观道派得以保存。二是明通道观的设置的原因以及通道观学士的人员组成情况。北周武帝设置通道观是为了整合三教,但是客观上,却是对楼观道派有着积极地影响。 第四部分:北朝时期楼观道派的特点及对道教发展的影响。北朝时期楼观道派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是楼观道派推崇老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丹术的发展,老子的教祖地位被弱化,而楼观道派始终推崇老子,确立了老子道祖的地位,对道教的发展有着长远影响。第二是确立以清修为主的修行方法。唐朝以前,外丹术士道教修行的主要方法,十分盛行。而楼观道派的道士们却坚持清修为主,并传承不断,这是十分难得的。第三是确立以师徒授受制度为核心的道观制度。在南北朝时期,道观多是属于个人所有,而楼观道派的道观却是道士们共有。道士采用师徒授受制度,传承修行;且在师徒授受制度基础上稳定地与朝廷交往。第四是在思想上主张道优佛劣。这一方面地表现是楼观道派重视老子,另一方面,在北周武帝取缔佛道二教时,主优客劣论的提出。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楼观道派在组织制度、典籍整理以及与朝廷的交往上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以及楼观道派对在同一地区,后来发展起来的全真教的影响。
【关键词】:楼观道派 北朝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文献综述8-10
  • 第1章 楼观道派的兴起10-16
  • 1.1 老子、尹喜与楼观道派10-11
  • 1.2 楼观道派的创始与早期发展11-16
  • 第2章 北魏时期楼观道派的发展16-20
  • 第3章 北周时期楼观道派的发展20-28
  • 3.1 北周时期楼观道派发展的基本情况20-24
  • 3.2 楼观道派与通道观24-28
  • 第4章 北朝时期楼观道派的特点及对道教发展的影响28-44
  • 4.1 确立老子的道祖地位28-30
  • 4.2 确立以清修为主的修行方法30-32
  • 4.3 确立以师徒授受为核心的道观制度32-39
  • 4.3.1 师徒授受制度32-34
  • 4.3.2 楼观道派与朝廷的稳定交往34-39
  • 4.4 思想上主张道优佛劣39-44
  • 4.4.1 老高佛低40-41
  • 4.4.2 主优客劣41-44
  • 第5章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50
  • 后记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志伟;;北朝道教发展考论[J];华夏文化论坛;2009年00期

2 刘林魁;普慧;;北周通道观的设置及其影响[J];唐都学刊;2007年03期

3 任兴之;;古楼观探源[J];西部大开发;2006年08期

4 曾维加;;从楼观道看道教在组织形态上的转型[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北朝时期楼观道派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5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