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
发布时间:2017-05-06 08:10
本文关键词: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康区是藏族三大传统人文地理单元之一,历史时期居住于该地区的藏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自公元8世纪开始,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本文以寺院为中心,对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地理这一命题进行了宏观的探讨。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这一论题所涉及的方法论、研究思路以及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进行了论述,指出这一论题无论是在目前国内藏学界还是历史地理学界都是一个薄弱点,而且难度较大,但是依据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还是可以做出概述性的成果。 第一章对形成、发展期(公元8世纪至17世纪中叶)康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大致复原出了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个主要教派这一时期在康区的空间发展过程,并依据相关资料对这一时期康区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第二章对成熟、定型期(17世纪中叶至1949年)康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发展进行了研究,依据相关资料复原出了这一时期各个教派寺院在康区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章结合第一、第二章相关内容对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模式及寺院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藏传佛教的其它几个主要文化因子(高僧、石刻和学术中心)也进行了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探讨。第四章以现代宗教地理学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康区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的相互间影响,同时,也以现代生态文明的视角对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对于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意义,作为个案,对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影响下的康区人地关系进行了集中分析。第五章以现代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进行了划分,根据相关原则可以将其划分为康东、康南、康北、德格以及昌都五个藏传佛教文化亚区,简要分析了五个亚区的特征,指出德格区作为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中心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历史康区藏传佛教在整个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也进行了简要论述。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的时空规律、主要特征及其在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作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简要总结,另外,对于本题在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做了简单交待。
【关键词】:康区 藏传佛教 历史地理 寺院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附表、附图10-12
- 绪论12-30
- 一、本文选题缘起、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12-14
- 二、与本文相关的学界研究成果14-21
- 三、主要研究资料述评21-24
-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方法24-25
- 五、本文主要研究设想25-28
- 六、主要创新及不足28-30
- 第一章 形成、发展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主要寺院时空分布(公元8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30-83
- 第一节 8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主要寺庙30-44
- 一、前弘期佛教初入康区的过程30-36
- 二、"黑暗时代"佛教从卫藏到康区的转移(朗达玛灭佛至978年)36-40
- 三、后弘初期康区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及初步教派化(978年后弘期开始至元朝建立)40-44
- 第二节 元明时期康区的藏传佛教传播与主要寺院44-62
- 一、元代康区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地域化的初显44-48
- 二、明代康区藏传佛教传播的政教背景48-55
- 三、明代康区的藏传佛教传播55-62
- 第三节 17世纪中叶以前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62-83
- 一、本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62-67
- 二、本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67-73
- 三、本期康区藏传佛教部分主要寺院简介73-83
- 第二章 成熟、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寺院时空分布(公元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83-129
- 第一节 成熟、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83-94
- 一、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83-87
- 二、明末清初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87-92
- 三、成熟、定型期中央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奠定——清初的藏传佛教政策92-94
- 第二节 清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94-108
- 一、本期康区主要教派的传播概况94-103
- 二、本期康区新建的主要寺院103-108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108-129
- 一、统计资料的来源108-111
- 二、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111-129
- 第三章 历史时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文化因子分布的一般状况129-171
- 第一节 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传播及寺院空间分布的一般模式129-139
- 一、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模式129-132
- 二、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的模式132-139
- 第二节 康区历代高僧的分布状况139-151
- 一、高僧与佛教历史地理研究139-140
- 二、康区历代高僧的分布140-145
- 三、历史时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高僧简介145-151
- 第三节 康区佛教石刻的分布151-161
- 一、藏族佛教石刻文化的主要类型151-153
- 二、康区主要佛教石刻的分布153-159
- 三、康区佛教石刻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59-161
- 第四节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德格印经院161-171
- 一、德格印经院的发展概况162-166
- 二、德格印经院对藏传佛教在康区发展的贡献166-168
- 三、德格印经院成为康区藏传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原因探析168-171
- 第四章 康区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171-207
-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的相互影响171-186
- 一、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172-173
- 二、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的影响173-182
- 三、藏传佛教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182-186
- 四、小结186
- 第二节 专题之一: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藏传佛教186-196
- 一、生态文明的界定187-188
- 二、藏传佛教干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188-194
- 三、藏传佛教对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194-196
- 第三节 专题之二:藏传佛教影响下的康区人地关系196-207
- 一、藏传佛教对康区土著人地观的影响196-199
- 二、汉藏民族不同人地观在康区的冲突199-203
- 三、点滴认识203-207
- 第五章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及其特点207-240
- 第一节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207-230
- 一、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原则207-211
- 二、对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具体划分211-223
- 三、有关康区藏传佛教文化的文化中心问题223-227
- 四、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特点及其成因227-230
- 第二节 康区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地位230-240
- 一、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划分230-234
- 二、康区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圈发展、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234-237
- 三、汉藏文化分界于大渡河一线的原因237-240
- 结语240-243
- 附录: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一览表243-267
- 主要参考文献267-28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283-284
- 后记284-28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晓波;;21世纪学界关于明清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述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高琳;;17世纪中叶-19世纪格鲁派史籍中的康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娇艳;清嘉庆二十五年至二十世纪末四川藏区的政区变迁[D];云南大学;2011年
2 陈晨;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彭晓丹;晚清民国时期西康区域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娇娇;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