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龙门石窟选址和北魏窟室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07 16:04

  本文关键词:龙门石窟选址和北魏窟室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选择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窟室——宾阳洞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其艺术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以宾阳洞为代表的龙门北魏石窟群的系统分析,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站在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角度,还是站在中古时期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综合体形成的角度,以宾阳洞为代表的龙门北魏石窟群都是一个发展的重要节点。站在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角度,龙门石窟北魏石窟群是佛教艺术在中国走向成熟的标志;站在中古时期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融合体形成发展的角度,龙门石窟北魏石窟群是其开始形成的标志。而促成以上两点成立的直接原因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因此,龙门石窟北魏石窟群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龙门石窟 宾阳洞 汉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选题及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10
  • 四、研究方法10-12
  • 第一章 龙门开窟的时代背景12-18
  • 一、北魏迁都洛阳前的文化与政治形态12-13
  •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13-15
  • 1.2.1 孝文帝时期北魏的政治发展13-14
  • 1.2.2 迁都与汉化14-15
  • 1.2.3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魏的发展15
  •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石窟寺的发展15-18
  • 第二章 龙门石窟的选址依据18-24
  • 一、龙门石窟的地理环境概况18-19
  • 二、中国石窟寺的选址依据19
  • 三、龙门石窟选址的关键因素19-24
  • 第三章 宾阳洞窟室设计24-49
  • 一、前人有关宾阳洞的研究成果25-26
  • 二、宾阳洞内部概况26-32
  • 3.2.1 窟内布局概况26-28
  • 3.2.2 窟内造像概况28-32
  • 三、宾阳洞石窟设计的形制特征32-37
  • 3.3.1 印度石窟形制的主要类型32-33
  • 3.3.2 礼拜窟在中国的发展33-34
  • 3.3.3 宾阳洞的形制特征34-37
  • 四、宾阳洞造像风格考释37-45
  • 3.4.1 汉化的胡人——维摩诘37-40
  • 3.4.2 忠孝思想的宣传——佛本生40-41
  • 3.4.3 全民礼佛的时代——帝后礼佛41-44
  • 3.4.4 十神王像的汉化特征44-45
  • 五、宾阳洞石刻艺术中的西域元素45-49
  • 3.5.1 参拜空间的设计46
  • 3.5.2 帝后礼佛图46-47
  • 3.5.3 罗马柱头和神兽47-49
  • 第四章 中原风格的形成及影响49-55
  • 一、中原风格及其形成49-50
  • 二、中原风格的构成解析50-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59
  • 图片来源59-61
  • 附录一 龙门大事记61-70
  • 附录二 描写龙门石窟的唐诗70-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J];保健医苑;2011年07期

2 任凤霞;;浅析龙门石窟造像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3 段盈盈;;龙门石窟莲花藻井图案[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4 李心坚;;龙门石窟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的实践[J];文物世界;2011年04期

5 李心坚;李随森;;从意大利庞贝古城坍塌事故看龙门石窟的保护[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6 赵洋;;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满晟;;佛造像研究[J];佛教文化;2010年04期

8 任凤霞;;北魏龙门 云冈石窟比较及相关的文化融合[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9 郑聪;;龙门石窟音乐图像中的琵琶[J];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08期

10 唐长兴;;“龙门造像题记”述略[J];东方艺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龙;;龙门石窟中的水[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2 宫大中;;龙门石窟中的北魏建筑[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会平;秦立旗;;市场要求高科技和古文化联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4 黄明兰;;再论魏晋清谈玄风中产生的名流雅器——麈尾——从洛阳曹魏墓室壁画《麈尾图》说起[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叶玮;朱丽东;吕惠进;李凤全;田志美;王俊荆;沈叶琴;杨立辉;;钱塘江流域石窟群的成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丽明;;彬县大佛寺、龙门宾阳南洞与初唐政治[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7 杨尚军;;对河南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8 ;附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9 史念海;;论中国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赵振华;王竹林;;东都唐恭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淀国;龙门石窟天下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龙门石窟研究院 刘景龙;再谈龙门石窟的日常维护[N];中国文物报;2004年

3 阿德;龙门石窟重现光彩(中华瑰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龙门石窟庆祝申遣成功十周年[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记者 李燕锋 李岚 通讯员 叶振;龙门石窟申遗成功10周年庆典晚会隆重举行[N];洛阳日报;2010年

6 李亚楠;洛阳欲恢复龙门石窟景区断流泉水[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师轩;我市专题研究龙门石窟泉水复涌治理方案[N];洛阳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常文征;风景这边独好[N];河南日报;2006年

9 记者 刘修兵 池玉玺;国际合作保护库木吐喇千佛洞和龙门石窟[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朱晓娟;龙门石窟渗水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白文;关中唐代佛教造像的图像志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刘强;基于生物矿化的石质文物仿生保护[D];浙江大学;2007年

4 张羽翔;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杨森;敦煌家具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麻元彬;中原北方地区唐代佛教主尊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7 何剑平;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0年

8 李Y枚

本文编号:350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0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