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不二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1-11-22 14:51
本文从慧能不二思想包含的双重含义即“双遣二边”和“兼备两端”入手,论述了慧能不二思想的基本内容。文章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通过对不二词义的辨析,厘清了佛教典籍中不二的双重含义,明确了慧能不二思想之来源,并进一步确立了慧能不二思想之宗旨:即在开悟之前,慧能强调“双遣二边”;在开悟之后,慧能强调“兼备两端”,二者并行不悖。第二章论述了慧能不二观展开的三个层次:第一,修行本体的不二,其具体体现为:心性不二,心佛不二,凡圣不二。第二,修持方法的不二,其具体体现为:定慧不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念与真如不二,自心与净土不二。第三,解脱境界的不二,其主要体现为: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修行本体是众生成佛的理论基础,修持方法是成佛的观行法要,解脱境界是众生修行所证的佛果,三者都体现了慧能禅法的不二精神。慧能认为,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虽然从相(现象)来看,是千差万别的,但从体(本质)上来看,则都是一体不二的,都是自心的变现。第三章论述了慧能“禅教不二”的思想。慧能一方面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另一方面同时强调“藉教悟宗”、“不离文字”。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慧能不二观概述
第一节 慧能不二观探源
一、“不二”词义辨析
二、慧能不二思想探源
第二节 慧能不二观的宗旨
一、自性是不二之性
二、佛法是不二之法
第二章 慧能不二观的展开
第一节 修行本体的不二
一、心性不二——“明心见性”
二、心佛不二——“即心即佛”
三、凡圣不二——“凡夫即佛”
第二节 修持法门的不二
一、定慧不二——“定慧一体”
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三、念与真如不二——“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四、自心与净土不二——“直心是净土”
第三节 解脱境界的不二
一、烦恼与菩提不二——“烦恼即菩提”
二、生死与涅槃不二——“不舍生死而入涅槃”
第三章 慧能不二观的补充——“禅教不二”
第一节 “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
一、“教外别传”
二、“藉教悟宗”
第二节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一、“不立文字”
二、“不离文字”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摩诘经》与《坛经》“不二”思想之比较[J]. 米进忠,董群.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4)
[2]禅宗顿悟说的认识论解读[J]. 刘立夫. 哲学研究. 2013 (02)
[3]不二法门是文殊法门的核心[J]. 印顺. 五台山研究. 2011(04)
[4]论“不二”思想在佛教经论中的演进——以《维摩诘经》为中心[J]. 张利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5]试论慧能《坛经》的不二精神[J]. 伍先林. 佛学研究. 2010(00)
[6]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J]. 倪梁康. 逻辑学研究. 2008(01)
[7]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J]. 冯晓光,张雪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中国佛学“体用”义略疏[J]. 胡晓光. 法音. 2003(06)
[9]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续][J]. 方立天. 哲学研究. 2002(02)
[10]惠能之南禅(上)——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回归[J]. 净因. 法音. 2002(02)
博士论文
[1]《坛经》心性论及其研究方法与湘赣农禅之心境并建[D]. 李林杰.湖南大学 2012
[2]《坛经》思想及其在后世的演变与影响研究[D]. 金命镐(Kim MyungHo).南京大学 2011
[3]《坛经》禅学新探[D]. 潘蒙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硕士论文
[1]慧能禅学的内在超越性研究[D]. 高兴福.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维摩诘经》的不二思想[D]. 释见悟(王建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1191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慧能不二观概述
第一节 慧能不二观探源
一、“不二”词义辨析
二、慧能不二思想探源
第二节 慧能不二观的宗旨
一、自性是不二之性
二、佛法是不二之法
第二章 慧能不二观的展开
第一节 修行本体的不二
一、心性不二——“明心见性”
二、心佛不二——“即心即佛”
三、凡圣不二——“凡夫即佛”
第二节 修持法门的不二
一、定慧不二——“定慧一体”
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三、念与真如不二——“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四、自心与净土不二——“直心是净土”
第三节 解脱境界的不二
一、烦恼与菩提不二——“烦恼即菩提”
二、生死与涅槃不二——“不舍生死而入涅槃”
第三章 慧能不二观的补充——“禅教不二”
第一节 “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
一、“教外别传”
二、“藉教悟宗”
第二节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一、“不立文字”
二、“不离文字”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摩诘经》与《坛经》“不二”思想之比较[J]. 米进忠,董群.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4)
[2]禅宗顿悟说的认识论解读[J]. 刘立夫. 哲学研究. 2013 (02)
[3]不二法门是文殊法门的核心[J]. 印顺. 五台山研究. 2011(04)
[4]论“不二”思想在佛教经论中的演进——以《维摩诘经》为中心[J]. 张利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5]试论慧能《坛经》的不二精神[J]. 伍先林. 佛学研究. 2010(00)
[6]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J]. 倪梁康. 逻辑学研究. 2008(01)
[7]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J]. 冯晓光,张雪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中国佛学“体用”义略疏[J]. 胡晓光. 法音. 2003(06)
[9]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续][J]. 方立天. 哲学研究. 2002(02)
[10]惠能之南禅(上)——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回归[J]. 净因. 法音. 2002(02)
博士论文
[1]《坛经》心性论及其研究方法与湘赣农禅之心境并建[D]. 李林杰.湖南大学 2012
[2]《坛经》思想及其在后世的演变与影响研究[D]. 金命镐(Kim MyungHo).南京大学 2011
[3]《坛经》禅学新探[D]. 潘蒙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硕士论文
[1]慧能禅学的内在超越性研究[D]. 高兴福.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维摩诘经》的不二思想[D]. 释见悟(王建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11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1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