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9 16:18

  本文关键词:论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鸠摩罗什作为我国佛教文化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为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什大师的弘法活动,使“法鼓重振于阎浮,梵轮再转于北天”(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文》)。其间虽有弥天法师为其先导,僧肇、慧远等作为辅助,究其实乃大师博大精深的佛学造诣使然。 罗什大师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对中国佛经翻译的影响。罗什大师作为中国佛教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结束了“格义时期”,对佛典的翻译开创了一个新世纪,在中国佛教史上建立了不朽的金字塔。可以说,没有鸠摩罗什,就没有中国佛教。他一生翻译出《大智度论》、《中论》、《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三十余部佛经要典,达数百卷之多,流传广、影响大,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佛教的面目,使一个真正中国佛教的清晰轮廓开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中国佛教从此步入了大发展的时代。 二、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影响。在罗什大师以前的佛教传播,大多靠神通来显化,罗什东去带来的大乘空宗理论,它以丰富的内含极大地启发了中国哲学界,魏晋的玄学讨论因而得以上升到一更高的层次。他的译籍,大部分都成为了中国佛教各派立宗的经典依据,所译大品和小品《般若经》,当时就是般若学的要典,他翻译的《维摩诘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翻译的《金刚经》和《心经》是在中国被引用最多的佛经;他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他翻译的《妙法莲华经》促成了天台宗的形成;他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是隋唐高僧吉藏创立三论宗的依据,《十住毗婆沙》也是华严宗所重的经论之一,所译禅经和戒律类经典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罗什的译籍,为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使佛教哲学,与儒、道两家分庭抗礼,变成中国文化学术的一派巨流,以后才有儒、释、道三家之学,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之全貌。 三、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罗什大师译著对后世散文、诗歌、戏剧、小说创造都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佛教塑像、绘画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风行各地的佛寺、佛塔,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格局,成为影响后世建筑的坚实基础。遍及全国的石窟寺塑像和壁画,为汉文化的心理结构和民族精神注入的新鲜血液,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鸠摩罗什 佛经翻译 佛教思想文化 深远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言8-13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综述8-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1-13
  • 2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经翻译的影响13-27
  • 2.1 罗什之前的佛经翻译13-15
  • 2.1.1 格义时期的佛经翻译13-14
  • 2.1.2 道安的佛经翻译14-15
  • 2.2 罗什大师的翻译风格及影响15-27
  • 2.2.1 罗什的翻译风格15-18
  • 2.2.2 罗什译经集团的深远影响18-27
  • 3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影响27-40
  • 3.1 罗什之前人们对相关哲学概念的理解27-30
  • 3.1.1 魏晋玄学的主题27-28
  • 3.1.2 佛教般若学的兴起28-29
  • 3.1.3 六家偏而不即29-30
  • 3.2 罗什传播大乘中观学派30-34
  • 3.2.1 罗什弘传大乘般若思想的主旨30-33
  • 3.2.2 罗什般若思想的深远影响33-34
  • 3.3 对汉传佛教诸流派的影响34-40
  • 3.3.1 对三论宗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35-36
  • 3.3.2 对天台宗产生的影响36-37
  • 3.3.3 对中国禅宗的影响37-40
  • 4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40-46
  • 4.1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40-43
  • 4.1.1 对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的影响40-41
  • 4.1.2 对古代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41-43
  • 4.2 对佛教造像的影响43-46
  • 4.2.1 佛教造像渊源43-44
  • 4.2.2 佛教造像的进一步中国化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佳宁;;道安翻译思想新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2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