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之争”的缘起和中西学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9 03:28
"礼仪之争难题"不应该是一个只关乎西方或者东方的问题,应该将其放归中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重新认识。解决的关键在于辨明论争缘起及厘清冲突背后的中西学统。纵观16—18世纪宗教改革与天主教东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礼仪之争"有更多新的认识。如果说恩典观与教会道德神学是影响各修会传教士在论争中做出抉择的西方学统,那么神道设教思想下文教与神教双向度有机互动的中国社会伦理与宗教体系则是国人回应"礼仪之争"的中国学统。直面"礼仪之争"难题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国社会宗教的"双向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反对"文明冲突论"。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礼仪之争”的缘起与西方学统
二、 “礼仪之争”的缘起与中国学统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的“上帝之赌”?——帕斯卡尔与中国[J]. 纪建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天主教改革与“利玛窦规矩”的兴衰[J]. 任婷婷. 世界历史. 2017(01)
[3]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朝灭亡[J]. 李伯重.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02)
[4]詹森派与“中国礼仪之争”[J]. 黄佳. 基督教学术. 2016(01)
[5]中国礼仪之争中的儒家宗教性问题[J]. 王定安. 学术月刊. 2016(07)
[6]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J]. 甘阳,唐文明,张翔,白彤东,姚中秋,姚育松,陈明,曾亦,干春松,陈壁生,陈少明,刘小枫. 开放时代. 2014(05)
[7]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与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J]. 戚印平,何先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致外省人信札》与中国礼仪之争——从决疑论角度试析帕斯卡尔对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的解读[J]. 黄佳. 现代哲学. 2009(01)
[9]多明我会士黎玉范与中国礼仪之争[J]. 张先清. 世界宗教研究. 2008(03)
[10]多明我会与明末中西交往[J]. 张先清. 学术月刊. 2006(10)
本文编号:3596127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礼仪之争”的缘起与西方学统
二、 “礼仪之争”的缘起与中国学统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的“上帝之赌”?——帕斯卡尔与中国[J]. 纪建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天主教改革与“利玛窦规矩”的兴衰[J]. 任婷婷. 世界历史. 2017(01)
[3]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朝灭亡[J]. 李伯重.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02)
[4]詹森派与“中国礼仪之争”[J]. 黄佳. 基督教学术. 2016(01)
[5]中国礼仪之争中的儒家宗教性问题[J]. 王定安. 学术月刊. 2016(07)
[6]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J]. 甘阳,唐文明,张翔,白彤东,姚中秋,姚育松,陈明,曾亦,干春松,陈壁生,陈少明,刘小枫. 开放时代. 2014(05)
[7]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与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J]. 戚印平,何先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致外省人信札》与中国礼仪之争——从决疑论角度试析帕斯卡尔对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的解读[J]. 黄佳. 现代哲学. 2009(01)
[9]多明我会士黎玉范与中国礼仪之争[J]. 张先清. 世界宗教研究. 2008(03)
[10]多明我会与明末中西交往[J]. 张先清. 学术月刊. 2006(10)
本文编号:359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9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