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穆斯林女性移民的宗教空间实践——以广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2 17:43
采用动态、辩证的观点对宗教空间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女性穆斯林在广州先贤清真寺的空间实践,说明宗教空间不仅是被宗教经典和历史定义的神圣空间,也是穆斯林群体经由自身丰富的实践活动所不断进行意义再生产的日常生活空间。广州先贤清真寺的女性穆斯林移民群体在全球化的多元氛围中突破了原先家长制的宗教教育体制,转而从公共宗教生活中认知宗教,形成更加包容、进步的宗教观念,增加了自身的族群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女性宗教空间开展的日常生活实践,则不仅为女性穆斯林群体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更让一部分女性穆斯林成为全球贸易中的参与者。这些都有助于城市中女性穆斯林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19,2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22010年前后广州先贤寺女殿空间的产生过程Fig.2Spaceproductionofwomen’sspaceinXianxianMosquebeforeandafter2010原大殿仅在周五主麻日时开放,开放时仅用作女性的礼拜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桂花岗“蕃人冢”与“回回坟”的考察[J]. 潘国平. 福建文博. 2016(01)
[2]景观建构中的帕西傣社会空间——以峦村金桥为对象[J]. 薛熙明,马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3]清真女学、女寺与中国穆斯林女性教育[J]. 陈剑宁,马殿立. 中国穆斯林. 2014(05)
[4]回族移民宗教社会空间的演化机制研究——以滇西北龙村为例[J]. 薛熙明,马创.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4(02)
[5]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基于开封东大寺回族社区地方依恋研究[J]. 艾少伟,李娟,段小微. 人文地理. 2013(06)
[6]关系建构与信仰认同:城市回族社区转型的地理学阐释——基于西宁东关田野调查[J]. 陈肖飞,艾少伟. 回族研究. 2013(02)
[7]自我叙事式解读回族宗教活动空间的意义[J]. 白凯. 地理学报. 2012(12)
[8]广州先贤清真寺兴建始末[J]. 阿布杜拉·王文杰.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2)
[9]广州“先贤古寺”——大北门外清真寺考[J]. 马建春. 中国穆斯林. 2006(04)
[10]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J]. 周尚意,朱立艾,王雯菲,范芝芬. 北京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622157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19,2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22010年前后广州先贤寺女殿空间的产生过程Fig.2Spaceproductionofwomen’sspaceinXianxianMosquebeforeandafter2010原大殿仅在周五主麻日时开放,开放时仅用作女性的礼拜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桂花岗“蕃人冢”与“回回坟”的考察[J]. 潘国平. 福建文博. 2016(01)
[2]景观建构中的帕西傣社会空间——以峦村金桥为对象[J]. 薛熙明,马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3]清真女学、女寺与中国穆斯林女性教育[J]. 陈剑宁,马殿立. 中国穆斯林. 2014(05)
[4]回族移民宗教社会空间的演化机制研究——以滇西北龙村为例[J]. 薛熙明,马创.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4(02)
[5]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基于开封东大寺回族社区地方依恋研究[J]. 艾少伟,李娟,段小微. 人文地理. 2013(06)
[6]关系建构与信仰认同:城市回族社区转型的地理学阐释——基于西宁东关田野调查[J]. 陈肖飞,艾少伟. 回族研究. 2013(02)
[7]自我叙事式解读回族宗教活动空间的意义[J]. 白凯. 地理学报. 2012(12)
[8]广州先贤清真寺兴建始末[J]. 阿布杜拉·王文杰.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2)
[9]广州“先贤古寺”——大北门外清真寺考[J]. 马建春. 中国穆斯林. 2006(04)
[10]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J]. 周尚意,朱立艾,王雯菲,范芝芬. 北京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622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62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