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华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4 14:57
《华严经》宗教思想与华严宗哲学思想,对于方东美文化哲学的塑成具有明确直接的关系。方东美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通过古今中西的文化比较对《华严经》思想、华严宗哲学展开深入诠释,进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为经验中的价值、道德、真理等提供和安立形而上的依据,以此为现实人格的提升、精神的发展、道德的自由提供坚实的逻辑保障,最终促使生命的天然本性得以充分彰显、生命的有限价值得以超升拓展、生命的精神追求得以永恒实现。方东美视《华严经》以毗卢遮那佛放光形成的“一真法界”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因为它的主要特征是集圆满性与超越性、现实性与平等性、立体性与开放性、上回向与下回向为一体,其表现方式为宗教与哲学合一、诗性与理性并举。因此它占据佛教思想的理论制高点、成功克服西方文化的思想缺陷。同时,具体有效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天人一际、宇宙一体、人性至善、道德自主、生命流衍、积健为雄等精神特质。因此,方东美认为,在《华严经》思想基础上成立的华严宗哲学,以杜顺建立法界观为标志,以法界缘起观为核心枢纽,依据交相互摄的蕴含逻辑,以系统准确的范畴体系,既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化、理论化提供了明确直接的思想资源,又提...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较文化视域下的《华严经》研究
第一节 《华严经》传译历程及其世界观
一、方东美对华严佛教的文化定位
二、方东美对佛教传译史的考察
三、三种《华严经》的宏观比较
四、《华严经》的世界观
五、《华严经》世界观的二重性
第二节 《华严经》组织结构及其因果观
一、华严宗师对《华严经》的科分
二、方东美对《华严经》的科分
三、《华严经》的宗教因果观
第二章 《华严经》宗教象征与思想特征
第一节 毗卢遮那佛与一真法界
第二节 一真法界的理论特征
一、圆满性与超越性
二、现世性与平等性
三、立体性和无限性
四、上回向与下回向
第三章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理论基础的阐释
一、华严宗教与华严哲学
二、空有对立到真空妙有
三、慧远的法性缘起观
第二节 方东美对杜顺与华严宗学术传承的考察
一、杜顺地位与著作的争议
二、《华严法界观》作者考辨
三、法界观与华严宗哲学体系
第四章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
第一节 五教止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语言文字的后设性
二、五教判教的奠基性
三、宗教与哲学的合一性
第二节 华严法界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真空观
二、理事无碍观
三、周遍含容观
第三节 法界缘起观的理论意义
一、圆融无碍的蕴含逻辑
二、内在超越的哲学本体论
三、纯真至善的价值形上学
第五章 方东美对华严思想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 佛教思想史的视域
一、原始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空有二宗
三、大乘佛教的始终圆顿
第二节 中国思想史的视域
一、华严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契合
二、华严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重塑以华严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第三节 西方思想史的视域
一、圆融思想是二元分立思想的逻辑归宿
二、诗性文字是理性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
三、超越形而上学是超绝形而上学的理想状态
结语 华严思想与方东美文化哲学
一、一真法界与超越本体论
二、一真法界与机体宇宙论
三、一真法界与生命境界论
四、一真法界与人性至善论
五、一真法界与文化和谐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东美论道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J]. 施保国. 学术交流. 2012(07)
[2]近现代新儒家的华严思想探析[J]. 姚彬彬.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方东美论儒释道会通[J]. 蒋国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3)
[4]方东美佛学思想及其现代精神[J]. 李安泽. 宗教学研究. 2008(02)
[5]“广大和谐的哲学”——方东美的华严宗哲学探究[J]. 李安泽. 哲学研究. 2007(11)
[6]方东美华严宗义理探析——兼谈和谐社会建设[J]. 俞成义. 宗教学研究. 2006(01)
[7]方东美论中国大乘佛学与道家哲学智慧[J]. 余秉颐. 江淮论坛. 2004(06)
[8]净影寺慧远著述考[J].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9]关于杜顺初祖说的考察[J]. 王颂.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1)
[10]方东美的哲学意境[J]. 刘岳兵. 南开学报. 1997(01)
博士论文
[1]疏离与圆融[D]. 李志军.武汉大学 2011
[2]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 陈芷烨.湘潭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方东美华严思想初探[D]. 俞成义.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5240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较文化视域下的《华严经》研究
第一节 《华严经》传译历程及其世界观
一、方东美对华严佛教的文化定位
二、方东美对佛教传译史的考察
三、三种《华严经》的宏观比较
四、《华严经》的世界观
五、《华严经》世界观的二重性
第二节 《华严经》组织结构及其因果观
一、华严宗师对《华严经》的科分
二、方东美对《华严经》的科分
三、《华严经》的宗教因果观
第二章 《华严经》宗教象征与思想特征
第一节 毗卢遮那佛与一真法界
第二节 一真法界的理论特征
一、圆满性与超越性
二、现世性与平等性
三、立体性和无限性
四、上回向与下回向
第三章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理论基础的阐释
一、华严宗教与华严哲学
二、空有对立到真空妙有
三、慧远的法性缘起观
第二节 方东美对杜顺与华严宗学术传承的考察
一、杜顺地位与著作的争议
二、《华严法界观》作者考辨
三、法界观与华严宗哲学体系
第四章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
第一节 五教止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语言文字的后设性
二、五教判教的奠基性
三、宗教与哲学的合一性
第二节 华严法界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真空观
二、理事无碍观
三、周遍含容观
第三节 法界缘起观的理论意义
一、圆融无碍的蕴含逻辑
二、内在超越的哲学本体论
三、纯真至善的价值形上学
第五章 方东美对华严思想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 佛教思想史的视域
一、原始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空有二宗
三、大乘佛教的始终圆顿
第二节 中国思想史的视域
一、华严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契合
二、华严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重塑以华严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第三节 西方思想史的视域
一、圆融思想是二元分立思想的逻辑归宿
二、诗性文字是理性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
三、超越形而上学是超绝形而上学的理想状态
结语 华严思想与方东美文化哲学
一、一真法界与超越本体论
二、一真法界与机体宇宙论
三、一真法界与生命境界论
四、一真法界与人性至善论
五、一真法界与文化和谐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东美论道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J]. 施保国. 学术交流. 2012(07)
[2]近现代新儒家的华严思想探析[J]. 姚彬彬.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方东美论儒释道会通[J]. 蒋国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3)
[4]方东美佛学思想及其现代精神[J]. 李安泽. 宗教学研究. 2008(02)
[5]“广大和谐的哲学”——方东美的华严宗哲学探究[J]. 李安泽. 哲学研究. 2007(11)
[6]方东美华严宗义理探析——兼谈和谐社会建设[J]. 俞成义. 宗教学研究. 2006(01)
[7]方东美论中国大乘佛学与道家哲学智慧[J]. 余秉颐. 江淮论坛. 2004(06)
[8]净影寺慧远著述考[J].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9]关于杜顺初祖说的考察[J]. 王颂.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1)
[10]方东美的哲学意境[J]. 刘岳兵. 南开学报. 1997(01)
博士论文
[1]疏离与圆融[D]. 李志军.武汉大学 2011
[2]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 陈芷烨.湘潭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方东美华严思想初探[D]. 俞成义.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5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6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