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语言观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0 21:25
本文关键词:道家语言观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道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思想的深刻、语言的奇幻、含义的丰富,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国内外研究成果丰硕,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范畴,以及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对古代诗学的影响。进入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语言学转向,虽然道家哲学的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道家语言哲学的研究,但他们仅局限于研究道家语言观的某些方面,停留在宏观层面,没有深入具体地论述。而且他们虽然认识到了道家语言观对古代诗学的影响,但只是从某一方面进行探寻,并未对其做出全面的论说。本文力图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以“道家语言观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为题,从道家语言观切入,厘清概念、理顺关系,试图逐层深入地探讨道家语言观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并比较客观全面地分析道家语言观对当前人类诗性生存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前言。简要介绍了研究的现状、目的以及意义等相关背景以及对“诗学”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道家语言观”。这一部分是对道家语言观进行综述。 首先论述道家语言观的内在理路,从“道不可言”揭示出“言不尽意”,为了解决言意矛盾又提出了“立象尽意”的途径。 其次论述道家语言观的基本特征:一、批判语言的倾向。春秋战国时期“名实”混乱,名辩思潮兴起,各派学者辩言争胜,互相攻击,在老、庄看来这种名言之辩最有害于对“道”的探求,因此批判名言之辩;二、自然语言的理想。道家认为语言是人为的,不具有先天性、自然性,而“道法自然”,万物皆自然,因此一般的“俗言”、“人言”不能言说“道”。能言说“道”的语言是合于自然之道的“自然语言”,也即“无言”;三、诗化语言的风格。道家认为“道”不可言,但要让人们明白不可言说的“道”就不可避免要谈论它,为了与“道”的丰富性和混整性相适应,道家寻求一种诗化的语言风格,使“道”既可以言说,又不至于过多地破坏它的混整性。
【关键词】:道 自然 空白 境生象外 语体特征 诗性生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B95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9
- 一、道家语言观9-20
- (一) 道家语言观的内在理路9-15
- 1、道不可言9-12
- 2、言不尽意12-14
- 3、立象尽意14-15
- (二) 道家语言观的基本特征15-20
- 1、批判语言的倾向15-17
- 2、自然语言的理想17-18
- 3、诗性语言的风格18-20
- 二、道家语言观对古代诗学观念的影响20-30
- (一) 自然论20-23
- (二) 空白论23-26
- (三) 境生象外26-30
- 三、道家语言观对古代诗学语体特征的影响30-35
- (一) 以诗性方式言说诗学思想30-33
- (二) 以诗体形式营造诗学文本33-35
- 四、道家语言观的现代意义35-39
- 注释39-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43-44
- 致谢4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冬冬;荀子语言观及其对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道家语言观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