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6:30
本文关键词: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阐述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的内容、方法及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共分八章: 第一章简述选题缘由、研究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简述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概况及各种版本情况,同时讨论译经的语言性质,指出学界在引用译经语料时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轻信题署、忽略版本异文、轻信不当断句。 第三章讨论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在词汇学、文字学及其在大型字书编纂中的价值。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富含新词新义、有助于揭示词义的由来;可为字书提供确切的释义;有利于厘清正、俗字的语境差异;在大型字书编纂中,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可纠《汉语大字典》不恰当的释义、补充义项、提供恰当例证等。 第四章探讨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的内容。译经语料整理不仅应考虑其不同于传统文献的特殊性,更应结合微观、宏观两个层次。单篇译经语料的微观整理内容包括译经年代、译人、译经地点三个主要方面。译经语料的宏观整理内容包括校勘、注释等。 第五、六、七章讨论译经语料整理的方法。 第五章具体阐述译经语料鉴别的方法。译经语料可从文献学、语言学(语法、词汇、语音)、文化学等方面进行鉴别,并综合考证了《昙无德羯磨》的年代、《五阴譬喻经》的译人及《撰集百缘经》的翻译地点。 第六章阐述译经中俗字的考辩方法。根据不同版本对“(?)”、“(?)”、“(?)”、“(?)”、“(?)”、“(?)”、“(?)”等俗字进行考辩;用演绎类推考辩了“(?)”、“(?)”、“(?)"、“(?)”、“(?)”等俗字;根据字、韵书,结合文义,比对版本及异出经等方法综合考辩了“(?)”、“(?)”、“(?)”、“(?)”、“(?)”、“(?)”、“(?)”、“(?)”等俗字。 第七章是关于校勘学整理的方法。通语法、明语词、破假借、审文义可用来整理译经语料的句读;利用不同版本及同经异译等方法可纠正译经语料的脱、衍、错倒等讹误。 第八章讨论译经语料整理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语料鉴别时应注意参照译经的选择、区别性语料的提取、考证方法的应用;语料注释应结合实际语言用例、兼顾译经语言的地域性、审慎对待孤证;校勘时应注意选择善本、通晓译经文体、注意文字的使用等。
【关键词】:东汉魏晋南北朝 译经语料 整理 语料鉴别 俗字考辩 校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致谢5-6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9
- 凡例9-13
- 第1章 绪论13-17
- 1.1 选题缘由13-15
- 1.2 研究材料15
- 1.3 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概述17-30
- 2.1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概况17-18
- 2.2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版本概况18-21
- 2.3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的性质21-25
- 2.4 引用译经语料时的若干问题25-30
- 第3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的价值30-70
- 3.1 译经语料在词汇学上的价值30-36
- 3.1.1 译经语料富含新词新义30-34
- 3.1.2 有助于揭示词义的由来34-36
- 3.2 译经语料在文字学上的价值36-47
- 3.2.1 可提供更确切的释义36-40
- 3.2.2 有利于厘清正、俗字的语用差异40-47
- 3.3 译经语料在大型字书编撰中的价值47-70
- 3.3.1 可纠《汉语大字典》释义不当48-50
- 3.3.2 可补充义项50-52
- 3.3.3 可提供恰当例证52-70
- 3.3.3.1 可补充例证52-64
- 3.3.3.2 可提前首见例时间64-70
- 第4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内容70-87
- 4.1 单篇译经语料微观整理内容70-80
- 4.1.1 译经年代的整理70-72
- 4.1.2 译人的整理72-73
- 4.1.3 译经地点的整理73-80
- 4.2 译经语料宏观整理内容80-83
- 4.2.1 译经语料的校勘80-82
- 4.2.1.1 句读的整理81
- 4.2.1.2 译经语料讹误的整理81-82
- 4.2.2 译经语料的比对(关于同经异译的整理)82-83
- 4.3 译经语料的注释83-87
- 4.3.1 俗字注解83-86
- 4.3.2 语法说解86-87
- 第5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方法(一)——失译语料鉴别87-126
- 5.1 文献学鉴别87-90
- 5.1.1 利用佛教典籍中的记载87-89
- 5.1.1.1 利用译经前序、后跋87-88
- 5.1.1.2 利用僧传、尼传88-89
- 5.1.2 利用经录鉴别89-90
- 5.2 文化学考察90-93
- 5.2.1 佛教称谓90-91
- 5.2.2 僧徒用物91-92
- 5.2.3 居住修行场所92-93
- 5.3 语言学考察93-95
- 5.3.1 词汇方面的鉴别94
- 5.3.2 语法方面的鉴别94
- 5.3.3 词汇、语法等相结合94-95
- 5.4 综合考证95-126
- 5.4.1 译经年代的综合考证——以《昙无德羯磨》为例95-105
- 5.4.2 译人的综合考证——以《五阴件譬经》为例105-118
- 5.4.3 译经地点的综合考证——以《撰集百缘经》为例118-126
- 第6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方法(二)——俗字考辩126-142
- 6.1 审察文义126-127
- 6.2 演绎类推127-130
- 6.3 版本比对130-136
- 6.4 综合考辩136-142
- 第7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方法(三)——校勘学整理142-157
- 7.1 译经语料句读整理方法142-145
- 7.1.1 通语法142
- 7.1.2 明语词142-143
- 7.1.3 破假借143-144
- 7.1.4 审文义144-145
- 7.2 译经语料讹误整理方法145-157
- 7.2.1 利用版本比对145-151
- 7.2.2 利用同经异译151-152
- 7.2.3 其它方法152-157
- 第8章 译经语料整理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57-168
- 8.1 语料鉴别应注意的问题157-162
- 8.1.1 参照译经的选择157-158
- 8.1.2 比较语料的抉择158-160
- 8.1.3 区别性语料的提取160-161
- 8.1.4 考证方法的应用161-162
- 8.2 语料注释应注意的问题162-166
- 8.2.1 结合实际语言用例释义162-163
- 8.2.2 兼顾译经语言的地域性163-166
- 8.2.3 审慎对待孤证166
- 8.3 译经语料校勘应注意的问题166-168
- 8.3.1 选择善本166
- 8.3.2 通晓译经文体166-167
- 8.3.3 注意文字的使用167-168
- 参考文献168-176
- 附录176-177
- 已作语言学考察的失译、误题之经176-177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万春;东汉魏晋南北朝民歌心理动词的来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