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会法的演变及其对世俗法律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试论教会法的演变及其对世俗法律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方教会法的演变及其对世俗法律的影响,以及1983年天主教教会法典的文本。本文将教会法的演变历程分为古代、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宗教改革时期、世俗时代五个阶段。对前四个阶段,本文皆在介绍相应的政治、社会背景之后,梳理教会法的发展及其特征。而在世俗时代阶段,本文则着重于以文本分析的方式展现教会法与世俗社会的互动。重要教会法学家评述则作为本文的附录。 第一章研究的是古代教会的发展,以及教会因君士坦丁大帝的支持而与罗马帝国建立起紧密关系的过程,并结合圣经,总结教会法律的渊源,及其何以成为“爱的律法”。随着教会组织的转型,4世纪末的教会已与百年前有很大不同,尤其表现在更为注重墨守律法,而不是单纯强调对上帝和邻人的爱。教会法开始兴起,它不仅是基督徒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而且本身就是自治的法律体系,成为罗马帝国后期法律制度的补充。 第二章始于对中世纪教会,尤其是对成长期教会的研究,其核心是4-11世纪的主要宗教会议教令汇编,11世纪的教会改革,以及在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衡平理论、刑罚理论。此时教会法还只是一套零散的规范。教会法汇编包括宗教会议教令、教皇教令、教父的著作,它们没有体现出任何法学理论,因为它们诞生于一个没有法学家的世界。 第三章研究的是教会法如何从一个思想体系演变为基督教社会强有力的结构性元素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一、格拉提安与经典时期的法学院;二、格拉提安之后的教会法:教会法汇要学家时代;三、教皇教令时代;四、中世纪欧洲共同法;五、教会法院的组织体系和管辖范围;六、法律职业的中世纪起源。中世纪中期是教会法的黄金时代,教阶制度得以成熟,成为中世纪最重要的行会。格拉提安的《教会法汇要》则使得教会法摆脱了从属于神学的地位,获得了独立。教会法学家成为最早的严格意义上的职业群体。法律人不仅在大学中传授法律知识,尽力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还获得了足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以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对法律思想的影响。新教改革者反对教会法体系,视教会法为教皇权力的象征。路德派发展出自己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加尔文对教会法的态度前后变化较大,后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教会法院的传统权威。宗教改革在许多地区导致教会法被废止。但在脱离教皇权威后的英国,教会法的命运较为独特。 第五章研究了中世纪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在思想和制度方面的影响。思想层面的影响主要涉及自然法、财产权和衡平。制度方面的影响则讨论了中世纪教会法对私人生活、公共生活的影响,以及神明裁判的废除与陪审团的兴起。 在私法领域,教会法全面地影响了中世纪的整个社会秩序。教会法绝不仅仅关乎教士和信徒。中世纪的教会法和市民法发展出密切的共生关系。在宪政理论领域,中世纪最有意义的争辩主题之一是,界定统治者的权力与社会的权利之间的正当关系。教会法学家由此发展出“法人”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内在于法人组织和结构之中的法律问题。第四次拉特兰大公会议颁布的第18条教令废除了神明裁判,由此导致了普通法和大陆法的理性化,并成为陪审制兴起的契机。神明裁判的消亡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泰勒的命题:“基督教自身发展为世俗化创造了条件。” 第六章则始于对世俗时代的总结,以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的思想背景,而后结合1983年教会法典文本以及第一至五章的内容,详细分析解读了教会法的内容,包括圣统制、法律渊源、刑法、私法、婚姻法、程序等,最后总结了当今教会法的主要特点。一、教会圣统制是宗教精神与现代科层制的结合。二、天主教会的司法管辖范围包括属灵事物和与属灵事物相关连的案件,以及违反教会法的案件、与教会法刑罚科处有关的案件。三、天主教会的刑罚是基于信徒身份的身份刑。四、教会私法与与世俗民法有交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准用世俗民法的规定。五、教会婚姻法是基于信徒身份的一种婚姻法律规定。六、教会诉讼法与世俗社会的诉讼法有很多相同之处。本章还以一个有关无效婚姻的具体案例来试图论证教会法是实践中的法律。 附录是对中世纪重要教会法学家的评述,重点关注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英诺森四世、苏亚雷斯以及格老秀斯。 本文不仅研究了教会法中的具体制度,而且探究了教会法演变的思想起源及其背后的政治背景、社会因素。在结语部分,本文认为,教会法的演变过程至少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教会有关自身的理念;教会如何看待人与上帝的关系。
【关键词】:教会 教会法 教阶制 世俗法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导论12-21
- 第一章 古代教会中的法律21-35
- 第一节 导论21-25
- 第二节 《圣经》中的爱与律法25-28
- 第三节 新约中的教会规范28-29
- 第四节 宗教会议地位的确立29-31
- 第五节 教会法律与罗马法31-33
- 第六节 教会与国家33-34
- 第七节 结语34-35
- 第二章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法35-48
- 第一节 导论35-39
- 第二节 4 至11 世纪的宗教会议教令汇编39-42
- 第三节 11 世纪的教会法与教会改革42-45
- 第四节 自然法与衡平法45-46
- 第五节 刑法和惩罚理论46-47
- 第六节 结语47-48
- 第三章 中世纪中期的教会法48-68
- 第一节 导论48-51
- 第二节 格拉提安与经典时期的法学院51-55
- 第三节 教会法汇要学家时代55-56
- 第四节 教皇教令时代56-59
- 第五节 中世纪欧洲共同法59
- 第六节 教会法院的管辖权和组织体系59-64
- 第七节 法律职业的中世纪起源64-66
- 第八节 结语66-68
- 第四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会法68-79
- 第一节 导论68-72
- 第二节 马丁·路德及路德派72-74
- 第三节 约翰·加尔文的法律观74-76
- 第四节 结语76-79
- 第五章 中世纪教会法与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79-96
- 第一节 导论79-80
- 第二节 中世纪教会法与西方法律思想80-83
- 第三节 中世纪教会法对私人生活的影响83-87
- 第四节 中世纪教会法对公共生活的影响87-90
- 第五节 中世纪教会的局外人:犹太人和异端90-92
- 第六节 神明裁判的废除与陪审团的兴起92-94
- 第七节 结语94-96
- 第五章 当代教会法典评述96-156
- 第一节 世俗时代的来临96-99
- 第二节 教会法的渊源99-101
- 第三节 教会圣统制101-112
- 第四节 教会刑法112-123
- 第五节 教会私法123-135
- 第六节 教会诉讼法135-154
- 第七节 结语154-156
- 结论156-159
- 附录:教会法学家评述159-170
- 参考文献170-17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74-175
- 后记175-17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基于洁净观的藏族居住空间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华志强;论西塞罗对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贾名党;;对当前安徽农村女性群体宗教信仰问题的文化学思考——以巢湖市李庄村、吴山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秦开凤;;论黄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现存公祭黄帝陵之祭文为分析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文;;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区旅游发展探析[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曾皓;;论国际组织中的比例平等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6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7 欧阳爱辉;;论无害错误规则的具体适用标准[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8 李拥军;;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9 张振国;;上帝对于西方现代法治的意义[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10 吕世伦;程波;;近代法理念的萌动——西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9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应慧娟;中世纪教会结婚仪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8 卓娜;草原“圣”会——呼伦贝尔地区甘珠尔庙宗教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志坚;我国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径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邱月娥;浅议地方人大对监督司法工作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教会法的演变及其对世俗法律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