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道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4:04
本文关键词:南诏、大理国道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涉及包括文学、艺术,岁时风俗等诸方面。我国云南地区临近道教发源地——成都大邑鹤鸣山,深受道教影响。南诏、大理国,是先后统治云南的两个独立的、连续的政权,是云南历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时期。研究这个时期的道教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全面展示南诏、大理国道教的状况;二是:揭示南诏、大理国道教的特色;三是:丰富云南道教甚至宗教研究。为此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着手加以探讨,分别是“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基本状况”、“南诏、大理国道教的传入及发展”及“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影响”。在“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基本状况”中,本文分别从主要宫观、派别、道教科仪、道士、道教影响等层面来呈现当时道教的一个整体面貌。而通过“南诏、大理国道教的传入及发展”,我们又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时的道教。本文专门探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道教传入云南的路径,认为当时道教主要是通过云南与内地的交往而传入的。文中对佛、道关系的论述,既展现了佛、道相互斗争又彼此融合的关系,又描绘出了道教的一个发展历程,即南诏前期发展兴盛,地位优于佛教,后期发展受到佛教阻碍,地位下降。文中对南诏、大理国道教发展原因的叙述,主要是从统治者推崇这一角度展开。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与道教发展的关系,可以说是统治者重视则道教盛,统治者排斥则道教衰。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 道教 发展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1、选题来源7
- 2、研究现状综述7-10
- (1) 研究著作7-8
- (2) 研究论文8-10
- 3、选题目的及意义10-11
- 4、研究方法11-12
- 一、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基本状况12-22
- (一) 南诏、大理国的道教宫观12-14
- 1、玄珠观12-13
- 2、苍山神祠13
- 3、灵帝庙与古石祠13-14
- (二) 道教的主要流派14-16
- 1、五斗米道14-15
- 2、天仙派15-16
- 3、龙门派16
- (三) 南诏、大理国的道教科仪16-18
- 1、封“五岳四渎”16-18
- 2、道教的三官手书方式18
- (四) 南诏、大理国的云南道士18-22
- 1、外来寓滇道士18-21
- (1) 杜光庭18-20
- (2) 吕纯阳20-21
- 2、本地道士21-22
- (1) 王载元、张明亨21
- (2) 杨青膀21-22
- 二、南诏、大理国道教的传入及发展22-40
- (一) 南诏、大理国时期道教传入云南的路径22-32
- 1、道教传入云南的时间23-25
- 2、道教传入云南的路径25-32
- (1) 官方交流25-29
- (2) 民间交流29-32
- (二) 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发展32-36
- 1、南诏、大理国的佛、道关系32-36
- (1) 官方道教信仰与民间道教信仰并存32-33
- (2) 南诏、大理国的佛、道关系密切33-36
- (三)南诏、大理国道教发展的原因36-40
-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状况36-37
- 2、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是道教发展的重要原因37-39
- 3、南诏、大理国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原因39-40
- 三、南诏、大理国道教的影响40-48
- (一) 风俗习惯41-43
- (二) 文学艺术43-45
- (三) 神话传说45-48
- 四、结语48-50
- 五、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宏安;;云南道教源流初探[J];中国道教;1991年01期
2 张泽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3 邱宣充;;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的实测和清理[J];考古学报;1981年02期
4 李晋昆;;浅论阿吒力教传入大理的时间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5 尹桂丽;;试析元朝对云南的民族政策及其贡献[J];黑龙江史志;2013年09期
6 郭武;道教对云南文学之影响示略[J];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05期
7 方国瑜;大理崇圣寺塔考说[J];思想战线;1978年06期
8 苏红友;大理崇圣寺三塔小史[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9 王丽珠;南诏发祥地道教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0 蔡华;道教在巍山彝区的传播与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南诏、大理国道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