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
发布时间:2017-06-02 11:23
本文关键词: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岗里”是盛行于中缅佤族当中的神话传说、史诗,文章以之为核心对象,立足于田野和文本,以生态和谐等理论为指导,力求厘清“司岗里”艺术的根脉、谱系,挖掘其承载的人类生存愿望和审美理想。 根据地方性知识的解说,“司岗里”意为“万物或人从石洞和葫芦出来”,“司岗”即“石洞”、“葫芦”,“里”即“出来”。通过同源词研究,“司岗里”应该还包含居所、祖先、祖先居所、图腾、家园等意。由于穴居和生殖崇拜的复杂原因,“图腾”之意逐渐模糊,“祖先居所”在宗教信仰机制下和神话传说语境中逐渐转义或引申为石洞和葫芦,然后又隐喻生存家园和大地,并具有双重家园的象征意义。“司岗里”各层次语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大致对应于“司岗里”的艺术化规律,即从生存方式经宗教化而走向艺术化的规律。此艺术化的过程又是整生化的过程,即神话传说“司岗里”整生了原始生存哲学、宗教观念、艺术观念等。神话传说“司岗里”由特定的自然生境和文化生境所共生,文化生境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承人等侧面。在分形机制下,“司岗里”派生或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形态,按照生态谱系大致可分为原生态文本、再生态文本、衍生态文本、仿生态文本,文本生态是佤族传统核心审美价值观和理想的重要传承体制。口头艺术“司岗里”蕴含着佤族先民关于宇宙起源、万物同源、各族同宗、天人合一等生态和谐的生存审美理想,这正好构成原始形态的同生之美、依生之美、竞生之美和共生之美等审美范式;洪水滔天和人兽婚配两个典型的非和谐形式蕴含着深刻的和谐本质,并以再生的特殊形式彰显原始形态的整生之美;民族迁徙则表征佤族祖先追求生态和谐理想的历史足迹,贯穿于神话传说创作者寻求大美家园的历程。“司岗里”生态和谐的核心审美价值观和理想在衍生态、仿生态文本中均得以继承,有些仿生态文本逐渐构建真善美益宜的中和价值体系,已初具当代整生的意义,在提升“司岗里”品质的基础上,螺旋地复归“图腾”和“家园”之意。 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艺术应坚守合乎生态规律和目的的核心审美价值和理想,并对之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使之能持续地良性循环,整生出中和的价值体系,构建生态和谐家园,并实际地引导审美人生的实践。
【关键词】:佤族 司岗里 生态和谐 审美理想 家园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绪论10-29
- 一、选题依据10-17
- (一) 田野里的民族艺术10-13
- (二) 生态和谐理论渊源13-16
-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6-17
- 二、研究综述17-26
- (一) 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17-20
- (二) 关于“司岗里”的研究20-26
-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理论26-27
- (一) 研究对象“司岗里”26
- (二) 研究方法与理论26-27
- 四、研究框架及基本内容27-29
- 第一章 “司岗里”语义探索29-70
- 第一节 “司岗里”的传统阐释29-33
- 一、“司岗里”地方性解释29-31
- 二、“司岗里”含义推演31-33
- 第二节 “司岗里”语义探索33-60
- 一、“司岗里”与居所33-47
- 二、“司岗里”与祖先47-51
- 三、“司岗里”与图腾51-58
- 四、“司岗里”与家园58-60
- 第三节 “司岗里”的艺术化60-70
- 一、“司岗里”的宗教化60-62
- 二、“司岗里”的艺术化62-64
- 三、艺术化:整生化64-70
- 第二章 “司岗里”生境概观70-110
- 第一节 自然生态:“司岗里”的土壤70-74
- 一、阿佤山自然生境71-72
- 二、佤族的生计方式72-74
- 第二节 语言文字:“司岗里”的载体74-81
- 一、口头文学与语言74-75
- 二、佤语多方言土语75-77
- 三、文字符号的介入77-81
- 第三节 宗教信仰:“司岗里”的机制81-100
- 一、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82
- 二、莫伟崇拜和木鼓崇拜82-90
- 三、猎头血祭与砍牛尾巴90-96
- 四、其它重要习俗或仪式96-100
- 第四节 召毕召差:“司岗里”的传人100-110
- 一、召毕召差:佤族祭司101-103
- 二、佤族祭司的生态生活103-105
- 三、佤族祭司的文化生活105-110
- 第三章 “司岗里”文本生态110-140
- 第一节 “司岗里”原生态文本111-123
- 一、“司岗里”原生态文本浅描111-121
- 二、“司岗里”原生态文本特点121-123
- 第二节 “司岗里”再生态文本123-131
- 一、“司岗里”再生态文本浅描124-125
- 二、“司岗里”再生态文本体系125-131
- 第三节 “司岗里”衍生态文本131-134
- 一、“司岗里”衍生态文本浅描131-133
- 二、“司岗里”衍生态文本特质133-134
- 第四节 “司岗里”仿生态文本134-140
- 一、“司岗里”仿生态文本浅描135-136
- 二、理想的文本:整生态文本136-140
- 第四章 “司岗里”生态和谐140-191
- 第一节 开天辟地:万物同源的生态和谐理想140-158
- 一、宇宙起源——万物同生140-143
- 二、宇宙分化——万物化生143-153
- 三、宇宙整一——万物同源153-155
- 四、宇宙之美:从同生之美到依生之美155-158
- 第二节 人类诞生:各族同宗的生态和谐理想158-175
- 一、人类起源——神人初分158-160
- 二、始祖谱系——神人分离160-166
- 三、走出司岗——天人分离166-171
- 四、共出司岗——各族同宗171-172
- 五、人类之美:从依生之美到竞生之美172-175
- 第三节 文化创造: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想175-191
- 一、火和谷种——天人和谐共生的曙光175-178
- 二、语言文字——天人和谐共生的密码178-182
- 三、木鼓文化——天人和谐共生的桥梁182-184
- 四、制度雏形——天人和谐共生的规范184-188
- 五、艺术胚胎——天人和谐共生的完备188-189
- 六、天人之美:从竞生之美到共生之美189-191
- 第五章 “司岗里”非和之和191-231
- 第一节 洪水滔天:远古生态和谐家园的系统重建191-209
- 一、“司岗里”中的洪水滔天191-201
- 二、“救世”型洪水的世界意义201-202
- 三、生态和谐家园的“再生”202-208
- 四、生态之美:原始整生之美208-209
- 第二节 人兽婚配:佤族生态和谐理想的深层结构209-215
- 一、“司岗里”中的人神婚配210-211
- 二、“司岗里”中的人兽婚配211-213
- 三、人兽婚:非和之和的本质结构213-215
- 第三节 民族迁徙:追求生态和谐理想的历史足迹215-231
- 一、“司岗里”中最早的迁徙216-220
- 二、“司岗里”中逃难式迁徙220-226
- 三、“司岗里”中的其它迁徙226-227
- 四、迁徙:寻求和谐家园的足迹227-231
- 第六章 “司岗里”和谐之流231-287
- 第一节 从“司岗里”到沧源崖画231-239
- 一、沧源崖画的生态和谐理想232-235
- 二、从“司岗里”到沧源崖画235-238
- 三、依生之美和谐理想的衍生238-239
- 第二节 从“司岗里”到佤族寨桩239-246
- 一、佤族寨桩浅描239-240
- 二、海东型寨桩:民族和谐象征符号要素240-242
- 三、翁丁型寨桩:和谐共生之美的典型表征242-246
- 第三节 从“司岗里”到歌舞艺术246-256
- 一、佤族传统舞蹈艺术浅描246-251
- 二、佤族现代大型舞蹈艺术251-252
- 三、舞蹈《司岗里》的整生之美252-254
- 四、从“司岗里”到歌曲创作254-256
- 第四节 从“司岗里”到小说创作256-270
- 一、从“三代女神”到“三代女人”257-265
- 二、从“人牛婚配”到“人马情谊”265-268
- 三、母马之死:莫伟回归家园268-270
- 第五节 从“司岗里”到其它艺术270-287
- 一、从“司岗里”到壁画、浮雕“司岗里”270-273
- 二、从“司岗里”到节日“司岗里”、木鼓节273-283
- 三、从“司岗里”到电影《司岗里》《阿佤山》283-284
- 四、《阿佤山》:旋生的“图腾”和“家园”284-287
- 结语287-289
- 参考文献289-297
- 附录一:部分访谈对象297-300
- 一、国内部分访谈对象297-299
- 二、境外部分访谈对象299-300
- 附录二:国内部分田野图片300-314
- 致谢314-3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吉祥;吴孝成;;浅析哈萨克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黄秉生;百越民族的审美情致钩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袁鼎生;民族生态审美场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黄泽;;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何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彭兆荣;;如何认识原生态[J];当代贵州;2010年03期
8 袁鼎生;;论美是整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袁鼎生;;生态和谐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1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