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风水民俗的地理科学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7-06-07 22:09

  本文关键词:风水民俗的地理科学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风水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从早期的初级社会至近代中国,它都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有人把风水视为一种封建迷信,并给予全盘否定,而有的人则极力推崇,把它视为神灵,并用以规范人的行为。然而风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被延续下来,其中必然蕴含着某种科学合理的因素。正是基于此,从科学角度出发,运用地理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对风水民俗文化中的某些内容进行科学探讨很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风水民俗活动的基本原理,从中揭示出风水民俗的科学合理性以及与地理科学的相关性,并从这个角度对如何对待风水民俗文化提出科学见解,能让人们获得对风水民俗文化的正确认识。 风水是一类内容广泛的民俗活动,它涉及到天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等领域各个方面。本文运用地学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对风水民俗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探讨。由于选题和研究范围的局限性,本文将重点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认识风水、探讨风水,从风水民俗在古代的应用入手,介绍风水民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的核心理论。在研究中,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是探讨风水的基础,整个研究是在地理科学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并以此作为研究背景。从地理科学的角度重点探究风水民俗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中所包含的地理学知识以及它对古代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并认识中国古代风水民俗发展与古代地理学的一些特征,发掘出对当今社会一些合理的、有价值的风水民俗知识。 风水民俗在地理环境大背景下形成,并存在于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社会实践,通过分析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风水活动,主要体现在聚落选址、城市兴建、建筑、环境、园林、室内装饰等方面。分析风水的起源和发展,探讨风水起源、发展以及风水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要素,其中包含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地理等6个主要地理因素。分析风水民俗体现出人地关系的地学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构建新型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启示,同时深入挖掘其科学理性部分,为当今社会所用。
【关键词】:风水 风水民俗 地理 地理科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9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3 研究内容8-9
  • 1.4 研究方法9-10
  • 1.4.1 资料收集法9
  • 1.4.2 分析研究法9
  • 1.4.3 感觉认识法9
  • 1.4.4 归纳总结法9-10
  • 1.5 论文结构10-11
  • 2 风水民俗的相关知识11-17
  • 2.1 相关概念11-12
  • 2.1.1 风水11
  • 2.1.2 风水民俗11-12
  • 2.2 国内外对风水民俗研究进展12-17
  • 2.2.1 国外对风水民俗研究进展综述12-13
  • 2.2.2 国内对风水民俗研究现状13-17
  • 3 风水民俗的基本内容17-33
  • 3.1 古代风水民俗的实际应用17-24
  • 3.1.1 城市的选址与规划17-19
  • 3.1.2 村落择址与修建19-20
  • 3.1.3 房屋修建20-22
  • 3.1.4 “阴宅”择址22
  • 3.1.5 风水的色彩与装饰22
  • 3.1.6 从地理科学角度分析理想风水格局22-24
  • 3.2 风水民俗的起源24-27
  • 3.2.1 人体感知下的自然选择24-26
  • 3.2.2 经济活动规律下的环境选择26
  • 3.2.3 文化意识下的观念构建26-27
  • 3.3 风水理论的组成27-31
  • 3.3.1 “气”是风水的核心27-28
  • 3.3.2 阴阳、五行对风水的影响28-30
  • 3.3.3 周易、八卦与风水的结合30-31
  • 3.4 古代风水民俗发展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31-33
  • 4 风水民俗中的地学理性分析33-47
  • 4.1 风水民俗中体现出来的地理学思想33-36
  • 4.1.1 风水的综合性与地理学环境整体性的契合33-34
  • 4.1.2 风水对环境分类与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契合34-35
  • 4.1.3 风水追求和谐与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契合35-36
  • 4.2 科学分析风水民俗中包含的地理因素36-47
  • 4.2.1 地质36-38
  • 4.2.2 地貌38-39
  • 4.2.3 气候39-42
  • 4.2.4 土壤42-43
  • 4.2.5 生物43-44
  • 4.2.6 地理44-47
  • 5 风水民俗对人地关系的科学理解47-53
  • 5.1 风水与环境决定论47-49
  • 5.1.1 环境决定论基本思想47-48
  • 5.1.2 风水同环境决定论的差别48-49
  • 5.2 风水与环境和谐论49-53
  • 5.2.1 环境和谐论基本思想49-50
  • 5.2.2 风水同环境和谐论50-53
  • 6 总结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54
  • 6.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智鹏;精华还是糟粕——漫谈中国建筑风水学[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2 刘金梁;韩华;杨剑;;探风水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启示[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3 胡义成;;“风水”是源自关中的建筑—景观—规划哲学和美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舒习龙;;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析评——兼论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新境界的开辟[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5 刘沛林,孙则昕;风水的有机自然观对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4年05期

6 杨柳;从得水到治水——浅析风水水法在古代城市营建中的运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7 陈宏,,刘沛林;风水的空间模式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1995年04期

8 孙峰华;;基于易学与堪舆学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思辨[J];地理学报;2012年02期

9 范今朝;论风水的地理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地位[J];地理研究;1994年01期

10 傅立群;;风水的环境学解释[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晨晨;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风水民俗的地理科学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0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