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社会功能调查

发布时间:2017-06-08 11:17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社会功能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现象,关帝信仰形成于唐,流传于宋,历经元明,在清代达到顶峰,深受中央政府和普通民众信奉。在东北地区,满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百姓自宋代以降一直崇奉关帝,随着十八世纪末汉人的大量移民,关帝信仰更成为东北地区宗教信仰的主流之一。本文以东北地区的关帝信仰为研究对象,选择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海城和黑龙江省虎头镇的关帝庙为调查地点,通过田野调查、深入访谈和问卷分析等研究方法搜集整理资料,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宗教的社会功能是籍由其不同的要素得以实现的。 首先,是关帝信仰的核心——宗教理念。宗教理念是一种完备的理念体系,会影响信众的观念、行为,并进而影响其所处的社会。个体崇奉关帝、信仰宗教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是一种对人文终极关怀的追求,是人类在哲学层面上与主观世界的无知和客观世界的无常进行的抗争、是对潜藏于内心的生死恐惧进行的抗争。这种追求具体到关帝信仰中,通过对“忠义”思想的恪守体现出来。 其次,是从宗教理念中衍生出的宗教观念。宗教观念通过教义对信徒的言行做出了进一步更加细致的规定,并以此来约束教众,使其行为和观念符合其社会身份的界定,从而呈现出一种稳健的社会秩序。历史上,关帝信仰在东北地区为当地各民族人民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秩序模式,尤其关帝信仰中的“神祗观念”更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群体对其成员的控制,并通过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加以合理的解释,以达到消除反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再次,是宗教体验,即信众对宗教观念的个人理解及感受。东北地区普遍流传的《关帝感应录》、《关帝灵验记》等善书作品,作为对信众个体思想、体验的记录和总结,最能够平衡人们的心态,进而实现普遍消除社会心理隐患的功能。其心理感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较其它心理学手段,有其独到之处。 又次,宗教体验在宗教行为中得以贯彻和表现。本文以关帝信仰的典型仪式——参拜科仪为分析范本,调查了东北地区,关帝崇拜仪式的举行对于当地参与者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社会功能——增强社会群体凝聚力、文化濡化、促进社会和谐、巩固信仰等。 最后,关帝庙和“十方丛林”制度作为关帝信仰的典型组织形式,是承载信仰的重要标志性符号、是传播关帝信仰的实体机构、也是信众实现“沟通人神”目的的重要途径。东北地区的关帝庙除宗教功能外,更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中华民族族群认同的重要场景,在当地各民族的民族关系中,关帝信仰是一个交汇点,是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其用不可或缺。 总而言之,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的主要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终极关怀、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心态、增强社会凝聚力等;籍由其不同的宗教要素——宗教理念、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得以实现。本文即围绕这五个部分分别展开论述。文中主要利用笔者在东北地区的一些详细调查的个案分析,展示了关帝信仰上述的功能。
【关键词】:传统宗教 关帝信仰 社会功能 东北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问题陈述12-14
  • 1.1.1 选题过程12-14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
  • 1.2 文献综述14-17
  • 1.2.1 宗教社会功能的研究状况14-16
  • 1.2.2 关帝信仰的研究状况16-17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7-19
  • 第二章 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的概况19-28
  • 2.1 关帝信仰的起源19-20
  • 2.2 关帝信仰在东北地区的传播20-28
  • 2.2.1 清代以前关帝信仰在东北地区的传播21-22
  • 2.2.2 清代关帝信仰在东北地区的发展22-24
  • 2.2.3 清末至现代关帝信仰在东北地区的演变24-28
  • 第三章 关帝信仰的宗教人类学阐释28-40
  • 3.1 关帝信仰的本质28-29
  • 3.2 关帝信仰的基本宗教要素29-40
  • 3.2.1 关帝信仰的宗教理念30-31
  • 3.2.2 关帝信仰的宗教观念31-33
  • 3.2.3 关帝信仰的宗教体验33-35
  • 3.2.4 关帝信仰的宗教行为35-37
  • 3.2.5 关帝信仰的宗教制度37-40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的社会功能40-51
  • 4.1 忠孝节义与终极关怀40-41
  • 4.2 神祗观念与秩序维护41-44
  • 4.3 信仰体验与心理调节44-46
  • 4.4 参拜科仪与文化濡化46-49
  • 4.5 寺庙组织与慈善事业49-51
  • 第五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附录A 调查访谈提纲55-57
  • 附录B 调查问卷范本57-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铭;功能主义人类学的重新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王宜峨;;谈谈汉民族对关帝的信仰[J];中国道教;1988年01期

3 王新生,石丹杰;超越文明的冲突──伊斯兰教辨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姚南强;;西方宗教社会学“结构—功能”范式的演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志军;对于关公信仰的人类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志军,周恭伟;论关公信仰的民族文化背景[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菅志翔;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8 R·M·基辛;刘文远;王威;;象征人类学[J];民族译丛;1988年06期

9 亚当·库珀;李秀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困境[J];民族译丛;1992年02期

10 宫哲兵;宗教人类学的现代转变[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斌;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关帝信仰社会功能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2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