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之异同比较
本文关键词: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之异同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不同宗教文明间的对话与和谐共处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宗教本土化作为外来宗教进入异域文化环境并立足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当并发挥了不同宗教文明对话、交流、融合的纽带作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上两个最有影响力的亚伯拉罕系宗教,在中国发展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明清之际两大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态势,一批有着中学与西学深厚功底的人物结合两大宗教教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教义神学方面做出本土化的尝试。其中以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回族学者王岱舆为其中翘楚。他们在神学上本土化尝试影响深远,开一代风气之先河。利玛窦和王岱舆所做的“以儒诠经”、“附儒”、“补儒”、“超儒”工作开启了有明一代不同宗教对话和宗教本土化诠释的先河,影响了他们后继者的创作。 目前对于利玛窦和王岱舆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二人各自的分别研究中;对于耶儒(天儒)之间比较研究和回儒之间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有一定成果。但是目前还未有将利玛窦和王岱舆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从二人文本著作入手,以利玛窦《天主实义》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为研究文本对二人在宗教本土化尝试中会通儒学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主要分析了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回顾了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从本体论角度入手,分别以利玛窦和王岱舆二人的著作思想为根本,讨论了二人在本体论层面与儒学会通的异同之处,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从宇宙生成论角度入手,讨论了二人各具特色的宇宙生成论,并对二人在宇宙生成论与儒学会通异同之处进行比较;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从人论角度入手,分别从人的地位和人性论角度,讨论并比较了二人会通儒学的异同之处;第五部分为最后一张,具体分析了利玛窦和王岱舆二人会通儒学相异之原因和影响,并分析二人在本土化诠释意义系统上的异同所在,最后进行反思总结,提出在进行宗教对话和本土化尝试中的问题以及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指出需要处理好文化意识本位问题、诠释意义系统问题和信仰和理性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利玛窦 王岱舆 儒学 本土化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2;B9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序言9-27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9-16
- (一) 研究缘起9-14
- (二) 研究意义14-16
- 二、研究现状16-25
- (一) 关于利玛窦研究现状16-20
- (二) 关于王岱舆的研究现状20-24
- (三) 明清时期“回儒”与“耶儒”比较研究24-25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25-26
- (一) 研究思路、内容25
- (二) 研究方法25-26
- 四、研究的重点、创新与可能存在的问题26-27
- 第一章 在本体论上与儒学会通的比较27-41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天主观27-33
- (一) “天主—吾西国所称‘陡斯’是也”27-31
- (二)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31-33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真一”观33-37
- (一) “真一”三品论33-35
- (二) “似真—相似清真也”35-37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本体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37-41
- (一) 儒家中关于超越者的观念37-39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本体论会通异同39-41
- 第二章 在宇宙生成论上与儒学会通的比较41-55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创世论41-46
- (一) “天主始制创天地,化生人物”41-43
- (二) “太极、理”不能自发生物43-46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创世论46-50
- (一) “数一”三品论46-49
- (二) “数一”宇宙造化图式49-50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宇宙生成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50-55
- (一) 儒家中的宇宙生成论50-53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创世论会通异同53-55
- 第三章 在人论与儒学会通的比较55-74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人论55-61
- (一) 人之地位55-58
- (二) 人性论58-61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人论61-68
- (一) 人之地位61-64
- (二) 人性论64-68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人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68-74
- (一) 儒家中的人论68-72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人会通异同比较72-74
- 第四章 利玛窦王岱舆会通儒学异同原因分析与启示74-82
- 一、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异同分析75-80
- (一) 背景动机异同75-76
- (二) 本土化诠释的意义系统76-78
- (三) 影响异同78-80
- 二、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的启示80-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9
- 致谢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霞;;王岱舆的人学思想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吴莉苇;;从利玛窦和艾儒略的传教策略看晚明基督宗教与儒学对话机制的缺失[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金贵;;从“太极”观看王岱舆的回族文化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仇王军;;试论王岱舆对“对问”体的运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徐艳东;;论“中西本体论与宇宙论之初次对垒”——《天主实义》与《圣朝破邪集》比较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 朱幼文;析利玛窦对理学的批判及其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7 隋玉梅;从王岱舆看回族的人性善恶观[J];回族研究;1997年03期
8 郭晶;王岱舆宇宙形成理论溯源──王岱舆与阿拉伯宇宙观比较研究[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9 村田幸子,王建平;刘智《天方性理》中伊斯兰教与新儒学在宇宙论上的合一[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金宜久;王岱舆著作的思想结构[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宜久;;王岱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登;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细成;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文斌;王岱舆伊儒融合的人性论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2 陈文波;传教士诠释策略下的儒学本体论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丽萍;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槐亚婷;王岱舆“三品”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之异同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6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