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3:06

  本文关键词: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将藏传佛教节日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论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文献考据法、整体性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传召大法会、雪顿节等几个较为典型的藏传佛教节日为主要探讨对象,分析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在封建农奴制时期与世俗政治、经济及群众信仰的关系;探讨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节日发生世俗化变迁的表现和原因,以及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文化功能等。 论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藏传佛教节日进行概括介绍,包括一些典型节日举行的时间、流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等,并对传召大法会、雪顿节等几个影响广泛的节日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后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在简要介绍藏传佛教节日的基础上,笔者对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作了历时的比较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对封建农奴制时期的藏传佛教节日进行了分析,认为此阶段的藏传佛教节日不仅承载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受藏传佛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文化因素的影响,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和奴化民众的工具。节日里商贸、文娱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藏区经济及文化的交流,但寺院获得的大量布施又对藏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第三部分对1959年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废除,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促进了藏区社会的进步。曾经被统治阶级利用的藏传佛教节日回归为宗教的节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世俗化的转变:寺院不再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经济、文化活动与佛事活动并重,人民群众成为节日的受益者。世界众多宗教的世俗化发展趋势、政教分离、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及藏传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传统等促成了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文章最后对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探讨。藏区社会环境的改变,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及全球化、城市化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赋予了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新的文化功能和存在价值,如民族情感表达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能、和谐理念传播功能等。
【关键词】:藏传佛教节日 内涵 功能 世俗化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前言9-12
  • 一、选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9
  • 二、文献综述9-11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11-12
  • 第二章 藏传佛教节日概述12-17
  • 第三章 封建农奴制时期的藏传佛教节日17-27
  • 一、藏传佛教节日与政治17-20
  • 二、藏传佛教节日与经济20-23
  • 三、藏传佛教节日与群众信仰23-27
  • 第四章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27-33
  • 一、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概念27
  • 二、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表现27-32
  • (一) 寺院不再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27-29
  • (二) 经济、文化活动与佛事活动并重29-30
  • (三) 服务对象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30-32
  • 三、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变迁的原因32-33
  • (一) 世俗化已成为世界众多宗教发展的趋势32
  • (二) 政教分离促进了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32
  • (三) 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32
  • (四) 藏传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传统32-33
  • 第五章 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文化功能33-39
  • 一、民族情感表达功能33-34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能34-35
  • 三、和谐理念传播功能35-39
  • 第六章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43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旺宗;拉萨地区节日的发展演变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分析[D];西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97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