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南怀瑾佛道养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9:13

  本文关键词:南怀瑾佛道养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南怀瑾先生的养生思想隐藏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大量讲述中,本文试着从中予以整理和梳通出来。南怀瑾养生思想涉及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所谓儒、释、道、易、医、武等都有揭示;本文力求从其来源、原则、方法、价值等方面进行把握,把准其思想脉搏,提炼出思想精华,以对现实中的我们有所帮助。同时,又力争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予以审视,希望能挖掘其中科学的因素,以对古今的文化作出某些沟通。当然,由于研究方向的原因,本文偏向于从佛学的视角来作出扫描,兼顾其它方面。要全面进行把握,则另合写有拙著《南怀瑾讲养生》一书,可供参考。 通过对南怀瑾养生思想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发现他的养生思想的来源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等思想的吸收和消化上,是建立在他及其师长、同道等长期修证的基础上,而且已经过了至少百余年的检验。他所提出的养生理论带有东方文明注重整体、和谐、圆通及内省的精神,讲究形神一统、精气神兼顾、养德调心等原则,同时又努力吸取了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一些成果。因此他的养生方法是对传统修养精华的兼融并包,是尝试可以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进行诠释的可行之道,本文仅取其荧荧大者如行善、观心、呼吸、禅定、声音与养生的关系作了介绍。 南怀瑾养生思想的价值体现在,在心理方面的养生上,从启发人的生命自觉与超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提出了传统命题的现代演绎;在身体自我疗养上,得到了通过调动和开发人体潜能而达到自我调摄、自我保健的目的,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防病于未然。但是,南怀瑾养生思想的经验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或者与现代科学是相违背的东西,虽然南怀瑾先生不以为然,认为现在不能解释,并不代表将来的科学不能认识到,而我们仍然要于此别具一只眼。
【关键词】:养生 传统文化 生命科学 南怀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3
  • 一、选题的提出与进行研究的意义9-11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1-13
  • 第一章 南怀瑾养生思想产生的来源13-21
  • 第一节 生活来源13-16
  • 第二节 理论来源16-17
  • 第三节 现实来源17-21
  • 第二章 南怀瑾养生思想的内容21-67
  • 第一节 养生的原则21-39
  • 一、养生重在养心21-25
  • 二、注重对自身精气神的把握25-29
  • 三、灵活把握性命、动静和方法的选择29-35
  • 四、节欲为本35-39
  • 第二节 养生的方法39-67
  • 一、行善改过39-44
  • 二、不非时食44-47
  • 三、观心47-53
  • 四、呼吸的锻炼53-58
  • 五、禅定58-65
  • 六、念佛法门65-67
  • 第三章 南怀瑾养生思想的现实价值分析67-73
  • 第一节 对现代人身心保健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67-69
  • 一、充分表达了对人心灵的关怀67-68
  • 二、提出了适合现代人的传统锻炼方法68
  • 三、展示了传统养生的实践效验68-69
  • 第二节 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69-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78
  • 后记78-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辉,王风雷;我国儒佛道三教饮食养生的融汇[J];湖南中医杂志;1998年06期

2 刘立忠;各类人群寿命考查[J];健身科学;2005年04期

3 刘立忠;各类人群寿命考查[J];健身科学;2005年05期

4 姚伟钧;汉唐佛道饮食习俗初探[J];浙江学刊;199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南怀瑾佛道养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03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