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造像中的禅定印看“戒定慧”三学
本文关键词:从佛教造像中的禅定印看“戒定慧”三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禅定印在佛教造像中是常见的一种手印,他一方面反映了修行者的身心锻炼,进入安稳舒适的一种状态,另一方面却蕴藏着逻辑严密的方法论哲学,即“戒定慧”学说,思路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智慧破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甚至证得无上的菩提,成为伟大的觉悟者-------佛陀。本文对此进行细说开来,从而揭露这一伟大的思想,,供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禅定印 “戒定慧” 雕塑造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引言4
- 中文摘要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禅定印的渊源及蕴含的思想6-12
- 第一节 诸多造像中的禅定印6-8
- 第二节 禅定印的渊源8-10
- 第三节 禅定印蕴含的思想10-12
- 第二章 “戒定慧”三学12-25
- 第一节 戒定慧三学出处12-14
- 第二节 分说戒定慧14-24
- 第三节 “戒定慧”一体24-25
- 第三章 “戒定慧”的前行及伴行-----闻 思 修25-31
- 第一节 闻慧26-27
- 第二节 思慧27-29
- 第三节 修慧29-31
- 第四章 关于实践31-37
- 第五章 初步总结37-38
- 第六章 反观造像 整体掌握38-43
- 第七章 与其他思想略比较43-49
- 参考文献49
- 后记49-51
- 致谢51-52
- 后感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清苦高僧为何寿命长?——浅谈禅定修习对健康的益处[J];健身科学;2009年12期
2 灵悟;;禅定:为内心制造的疾病找出药物[J];中国宗教;2011年03期
3 张澄基;;什么是佛法(下)[J];法音;1988年06期
4 邹晓;论禅定对中国古代水墨画形成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佛言祖语[J];法音;2006年07期
6 杨茂森;张鹰;;卓尼禅定寺法舞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7 温开照;;试论佛教戒定观对科学研究的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怀承;简论禅定在佛教道德修养中的意义[J];船山学刊;1998年01期
9 ;佛言祖语[J];法音;1999年10期
10 释昭慧;禅定与神通[J];法音;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彦琴;张志芳;;“心王”与“禅定”: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尹立;;佛教心理学与作为心理学的佛教[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释光泉;;禅茶的界定与意义[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4 丁文;;“论茶禅一味”[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5 释光泉;;“禅茶一味”的滥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6 释隆迅;;和谐社会谈觉之教育[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朱文民;;定林寺名称由来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金申;;关于释迦的苦行像[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丽妮;;静坐与养生[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段玉泉;;甘藏西夏文《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考释[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亿;期货与参禅[N];期货日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六根不净迷恋世俗成不了佛[N];西藏日报;2009年
3 耿哲;禅定寺文物亟待得到有效保护[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4 王孺童;以正信之心供养佛舍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娜木嘎 梁民安;卓尼藏传佛教寺院社会公共化服务成果颇丰[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6 杨志鹏;悟者的心感实证[N];文艺报;2008年
7 释见介;自在的赏花人[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何寿增;洮河玉带上的璀璨明珠[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9 于文埔;你可以等一下吗[N];中国保险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建舟;思想不松懈 确保全州维稳大局持续稳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氏碧娥(释心孝);禅茶一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释永仁(Rev, Kanattegoda Saddharatana Thero);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尹邦志;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魏贤玲;卓尼藏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7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史文;禅观影像论[D];复旦大学;2006年
9 乌多拉;四念处观法[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风;从佛教造像中的禅定印看“戒定慧”三学[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阮廷明德(NGUYEN DINH MINH DUC);《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霍树云;论禅定与心理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松;禅定气功习练者的人格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胡伟;中外意念健身术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郭松;情感与色彩的艺术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相磊;佛陀缘起思想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珍措;论《大藏经》中佛陀本生的特点[D];西藏大学;2011年
9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陈乐;能海法师根本乘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佛教造像中的禅定印看“戒定慧”三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0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