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魏晋南北朝南岳佛道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4:27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南岳佛道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南岳衡山 佛教 道教


【摘要】:南岳衡山地处湖南,是中国著名的宗教圣地。其中佛教和道教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在衡山上共同生存并发展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大背景作为切入点,研究了佛道二教在中国的产生和进入湖南地区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四起,同时也迎来了民族的大融合和多样文化的兴起。佛教方面,由于两晋时期湖南远离政治中心及佛教的传播路线,因此佛法尚未在湖南及南岳地区产生普遍的影响,但也有释慧元在武陵建有平山寺。至南北朝时期,佛风渐盛,湖南佛教形成了以岳麓山和衡山的两个中心。而道教在多种社会渊源的影响下,于本土产生并迅速发展。由于北人南下,蜀人入湘,道教迅速传播到临近的湖南地区。以至于最晚至汉末时期,湖南如桂阳地区已有道人修仙的事迹。而有关道教的神话传说也在湖南地区普遍流行起来。但民间道教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发生分化,道教开始呈现上层化趋势,一些本就来自士族的道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攀龙附凤,形成了上清派、灵宝派等道教派别。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在南岳地区逐渐生根发芽的原因。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湖南及南岳地区古朴的民俗风情。历史上南岳地区地处偏远,文化相对落后,长久以来形成的鬼神传统、神仙传说、方士方术及炎帝信仰等原始宗教因素和民俗民风,为佛道二教在南岳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自两晋及南朝以来南方地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佛道二教在南岳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首先体现在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其次是相对北方及北朝的统治者,南方地区的统治者对佛道二教更为兼容。第三方面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的玄学之风。玄学本就从道家思想发展而来,因此与道教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佛教般若学的产生也受到了玄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讲述了这一时期南岳佛道的发展状况。海印大师作为僧人进入南岳的第一人,在南岳弘扬佛法,慧思大师也“自北来投诣大师”。其后,惠海、希遁师相继而来。但南岳山上佛法真正开始兴盛和发展是源自慧思大师的南下。在南岳十载建立了福严寺、小般若寺、善果寺,自开一宗,修法华三昧,传“一心三观”说给天台智者大师,为天台宗奠定理论基础。后世弟子如智者、玄光、僧照等均为衡山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道教在南岳的发展较佛教早二百余年。南岳地区有众多文人隐士在此修道,并流传有许多关于道教的神仙故事。而“南岳九真人”的出现,使得南岳道教形成了一种“集团”式的力量,扩大了南岳道教在湖南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魏夫人及其创立的上清派逐渐成为当时道教的主要派别。魏晋南北朝之后,佛道二教在南岳的发展势头不减,众多名僧高道择住南岳。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南岳佛道教如何从斗争走向融合。不同于北方以政治乃至暴力的冲突,南岳地区的佛道斗争方式以义理之争为主。其中著名的有宋文帝年间发生在南岳地区,衡阳太守何承天与隐居衡山的佛教居士宗炳关于佛与儒道之间孰优孰劣的的辩论。此外还有关于夷夏之论的争辩。自从慧思大师驻锡南岳之后,以促进佛道二教的融合为己任,通过多种方式处理二教关系。最后本章分析了南岳二教能够最终走向融合的原因,得出理论上的共通性是基础,利益上的相互性是根本的结论。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南岳衡山 佛教 道教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29
【目录】:
  • CONTENTS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绪论13-17
  • 一、立论依据13-15
  • (一) 选题背景13
  • (二) 选题意义13-14
  • (三) 研究方法14-15
  • 二、文献综述15-17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教在湖南的发展概况17-25
  • 第一节 时代背景17-18
  • 第二节 佛教在湖南的产生及发展概述18-21
  • 第三节 道教在湖南的产生及发展概述21-25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佛道二教在南岳衡山发展的原因25-32
  • 第一节 古朴的民俗风情25-27
  • 一、鬼神传统25-26
  • 二、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26
  • 三、南岳固有原始宗教26-27
  • 第二节 宽松的政治环境27-29
  • 一、偏居一隅,远离战乱27-28
  • 二、南方统治者崇佛信道28-29
  • 第三节 开放的社会风气29-32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岳佛道教的发展状况32-44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岳佛教的发展状况32-37
  • 一、慧思之前的南岳佛教32-33
  • 二、慧思及其弟子33-37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岳道教的发展状况37-42
  • 一、道教神话流布广泛37-38
  • 二、文人隐士南岳修道38
  • 三、南岳九真人38-40
  • 四、魏华存和上清派40-42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之后南岳佛道教的发展42-44
  • 第四章 从冲突到融合的南岳佛道教44-58
  • 第一节 南岳佛道的斗争44-49
  • 一、白黑之论45-47
  • 二、夷夏之论47-49
  • 第二节 南岳佛道融合及慧思49-52
  • 第三节 从斗争到圆融的原因52-55
  • 一、现实的需要52-53
  • 二、理论共通性53-55
  • 第四节 结语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附表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永;汤用彤对《太平经》的考证研究[J];中国道教;2004年05期

2 巩本栋;《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4期

3 韩府;“太武灭佛”新考[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4 宋志明;;儒道互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5 黄夏年;北魏儒释道三教关系刍议[J];晋阳学刊;2005年05期

6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尹德蓉;从历史演进论佛教中国化[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陈坚;论中国哲学中的“不言说”与“言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陈坚;;宗教与文化软实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向世陵;汉魏晋学术的走向与玄学的兴起[J];文史哲;200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南岳佛道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南岳衡山 佛教 道教




本文编号:514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14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