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口传文学与信仰文化的相互生成关系
本文关键词:河湟口传文学与信仰文化的相互生成关系
【摘要】:口传文学与信仰文化有时表现出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口传文学动辄以信仰文化为叙事、歌吟的素材,信仰文化往往以口传文学为载体来加以传播、扩布。二者之间也不只是限定在这种相互依托、互为凭借的关系上,有时还存在一种相互孕育、互为生成的关系。就河湟地区而言,当地不少口传文学造就了新的信仰,亦有大量的信仰文化催生了许多口传文学。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口传文学 信仰文化 互为生成关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湟民族走廊各民族口传文学中的信仰文化研究”(项目批号:12XZJ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7;B933
【正文快照】: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熙熙而来,攘攘而往,如同草木之向上、流水之趋下,永不停止,从不消歇;任何一种文化也不是脱离必要的附着物而孤立存在,它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以某种或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为载体,并以此为平台来传播其丰富的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继富;神圣的叙事——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刘丽丽;;理性策略,非理性表达——以李自成家族的祖先崇拜与祭祀礼仪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张秋景;赵淋;;绵绵情丝何从寄——漫谈中国古代的传情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傅亦佳;虞佳佳;;论民间故事的远方追求和想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陈双双;;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社会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刘旭;;《雷雨》的戏剧意象及其象征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阳清;;汉魏六朝神异叙事“世代累积”论[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9 毛巧晖;;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10 石明圆;“雷雨”意象的文化阐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孝军;郝利荣;;汉代画像中“捞鼎”及其象征意义——兼论董仲舒天的哲学思想表现以及汉代民间生死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之研究[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姚文琦;;从湄洲“妈祖八宝”传说与佛家、仙家八宝之比较看海洋人的信仰与生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刘文江;蒲新龙;;陇西P姓家神的祭祀活动与祭祀歌[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7 王颖超;;周文与民间文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陈桂炳;;闽南关帝信仰视野中的士大夫——以泉州通淮关帝庙为研究个案[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芳;;民俗与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以闽南民俗为例[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雄飞;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神舟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暨民俗文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郑青青;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小明;湟中农民画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丽静;南通地区民间传统色织土布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朱丽仙;妈祖神格化的路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秉方;;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J];中国宗教;2010年02期
2 吴秋林;;中国土地信仰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3年03期
3 黄盛华;从哲学层面看信仰文化[J];长白学刊;1990年06期
4 逯慧敏;唐明丽;;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证明[J];神州;2012年23期
5 颜亚玉;闽南三平祖师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演变[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3期
6 孙衍峰;越南人的城隍信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林继富;论西藏的天神信仰[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8 袁书琪,郑耀星,陈维平,林芳;论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J];亚太经济;2003年03期
9 余美珠;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特征及开发对策[J];亚太经济;2003年03期
10 施云南;略论黎族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其功能[J];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宋丹;;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和谐功用探究[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2 张祝平;;民间信仰:当下状态与应然路径[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国宏;;从泉州民间信仰文化回传现象看闽台民族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赣丽;;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多种功能[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8 蔡惠茹;;闽台民间信仰交流现状分析——以漳州为个案[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冿章;;_灹腤看松山Z阶嫘叛鑫幕奶貫轠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10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论民间信仰的文化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萧放;当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民间信仰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主持人:本报记者 林文君;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的融合之路[N];贵州民族报;201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副所长 金泽;民间信仰在不断加减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岭南民间信仰文化需要重新被审视[N];南方日报;2012年
8 早报记者 田波澜;“信仰不可相混,却必须对话沟通”[N];东方早报;2012年
9 卓新平;当代中国的信仰理解与信仰包容[N];文汇报;2012年
10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叶涛;民间信仰与客家民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阙祥才;农村民间信仰的知识社会学考察[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晨;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晶;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汝宾;民间信仰与村落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黄悦波;论耶和华信仰与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宪爱;唐宋之际敦煌作灶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明占秀;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桌桌神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韩沁雯;闽南挡境信仰对外出务工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4 朱琪;湖北省农村地区宗教信仰文化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丁丽娟;闽北练夫人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蒋驰;福州九案泰山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凤娇;清代以来东天山地区汉族民间信仰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鄯文娟;河源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智强;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华侨大学;2008年
10 蓝天;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4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