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研究
【摘要】: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从《历代石刻史料汇编》中搜集的造像记探讨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行为即造像的溯源、可能条件、分期、主客体的特征及原因等。把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酝酿准备期(东汉末到北魏以前);(二)、大规模开始、发展期(北魏时);(三)、兴盛期(北魏末到隋唐)。 先从造像题材方面重点论述释迦、弥勒、无量寿、观音等佛教偶像,不求面面俱到,,只是从佛经等文献角度,结合本人搜集的石刻史料,归纳各个偶像特征,描述各个偶像间新陈代谢的过程。 再从造像主体即造像主方面,依据石刻史料归纳中古北方下层民众的共同心理倾向:1)、实用性;2)、宗法性;3)、交叉性;4)、包容性。 再通过与其他阶层比较提炼出其心理差异:①灵则信;②非主导的主体;③重行为,少束缚。 最后从外在的上层统治者对佛教的政策与僧人的倡导、民众内在心理两方面深入分析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兴衰演变的原因。 通过造像主对偶像肤浅认识的考察,发现“主要由选择造像题材与留下造像题记两部分组成的造像行为就是偶像崇拜的具体体现,其中造像题材的选择是偶像崇拜的外在形式,造像记中的发愿部分才体现偶像崇拜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中古 偶像崇拜 造像记 造像题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言6-10
- 一、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的溯源、可能条件、分期10-12
- 二、民间佛教偶像崇拜客体即佛像分析12-28
- (一)最早、最尊、最多、最广的佛教偶像——释迦佛12-16
- (二)天上人间、其乐融融的唯一未来佛——弥勒佛16-19
- (三)后来居上、念不绝口的佛教寿星——无量寿佛(弥陀)19-25
- (四)侍佛超佛、有求必应的变形女神——观音菩萨25-28
- (五)其他民间佛教偶像28
- 三、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主体即造像主分析28-40
- (一)题记中像主的姓名——名不正则言不顺28-31
- (二)造像活动中共同心理倾向31-40
- 1、实用性31-32
- 2、宗法性32-33
- 3、交叉性33-39
- 4、包容性39-40
- (三)与其他阶层佛教偶像崇拜主体比较产生的差异性40
- 四、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兴衰演变的原因分析40-43
- (一)皇权40-41
- (二)僧人41-42
- (三)民众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学愚;;佛学模式转换:“无我”与“如来藏”[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志刚;;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经验”——中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僧官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10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4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3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