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苯教九乘与宁玛派九乘
本文关键词:浅谈苯教九乘与宁玛派九乘
【摘要】: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藏学研究的新热潮,藏学研究主要以藏族传统文化两大体系构成,即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研究对象,但由于对苯教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研究,很多人只重视佛教文化的研究,而忽略了苯教文化的研究,甚至更有人认为所有苯教经典除了字词修改外内容完全与佛教经典相同。虽然苯教早已退出了传统主流文化圈,但苯教是藏族地区最早形成的文化,最富藏族人的创造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藏族文化特点。如果疏忽或不重视苯教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彻底研究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藏族历史文化,更无法寻找远古西藏文化的根源。 本伦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以丰富、翔实的有关苯教和佛教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搜集的资料作为补充,主要阐述了苯教和旧密宗所说“九次第乘”的起源传承和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特点。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通过对苯教和旧密宗的简要历史以及两者之间历史上曾发生三次争论,从而得出佛教传入西藏后苯教和佛教之间逐渐发生联系。 第二章:分别阐述了苯教和佛教对“乘”一词的定义和分类,从而得出两者对“乘”词的定义上解释方法略不相同而已,含义相同。佛教文献资料中“乘”一词的内容叙述详细;分类明确。因此“九次第乘”中的“乘”一词可能来源于佛教旧密宗。而其中的数词“九”,可能更多的表现出苯教文化的特点。苯教徒把“九”当作吉祥数词。在有关苯教文献中与数词“九”相关的有:苯教世间九尊、邪魔九兄妹、独脚鬼九弟兄、九眼石、九眼赶羊鞭、九层天空等。苯教文献中我们常常看到沃摩隆仁中间有一座九叠雍仲山,这座圆满山上还有“九次第乘”的九个修行洞。另外,苯教和佛教对“九乘”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因乘(因教)和果乘(密乘)。因乘又分为小乘和大乘。果乘又分为外续和内续。 第三章:主要叙述了苯教和旧密宗“九乘”的起源和传承过程。根据苯教文献记载:教“南藏”所说的“九乘”是由敦巴辛饶米沃切开创并一直流传到止贡赞普,止贡赞普下令禁止苯教时,有些苯教徒把苯教经典埋在止仓塔噶(日喀则定结县境内)地方,后被辛钦鲁嘎等人发掘并逐渐盛行。苯教“北藏”和“中藏”所说的“九乘”十世纪以前的传承情况,本人搜集的文献资料中没有详细记载,,我们无从考证。因此这可能是佛教史书中经常所说的“久苯”(意思是改易苯教)内容。旧密宗所说的“九乘”在印度的起源及传承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而佛教旧密宗“九乘”传入西藏后的有关传承情况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四章:系统的阐释苯教和旧密宗“九乘”的内容,通过两者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苯教“南藏”所说“九乘”中的“四因乘”具有苯教最原始文化的特点,与佛教旧密宗所说的“九乘”完全不同。苯教“北藏”和“中藏”所说的“九乘”内容我们很难说与佛教旧密宗内容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点。因此苯教九乘与旧密咒九乘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由于本人的水平和经验不足,文章的内容和安排上,肯定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恳请希望专家们提出批评意见。
【关键词】:苯教 旧密宗 九乘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藏文摘要3-6
- 内容概要6-9
- 目录9-11
- 正文11-95
- 参考文献95-100
- 附录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喀诺布,褚俊杰;苯教研究二题[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2 佚名;神秘玄奥的语咒祭与符咒祭[J];西藏旅游;2000年Z2期
3 拉措;;也谈苯教的名义和起源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次热扎西;迭部境内苯教寺院概况简介[J];西藏研究;1996年04期
5 刘志群;东方精神的一个神圣巅峰——岗仁波钦人文成像扫描(上)[J];西藏艺术研究;2001年04期
6 水恨妖;苯教要地和藏传佛教的对立与统一[J];西藏旅游;2004年05期
7 仲布·次仁多杰;恰苯与摩尼教关系初探[J];西藏研究;2000年03期
8 嘉雍群培;藏族宗教乐舞的形成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0年04期
9 丹增次仁;热巴[J];西藏艺术研究;2000年03期
10 杨福泉;千年苯波的心灵之旅——在茶马古道上寻访东巴的历史足迹[J];华夏人文地理;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硕;;四川藏区的民间苯教形式[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拉;;藏族神山崇拜及其文化功能分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佟德富;;原始宗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6 罗桑开珠;;论玉树嘉纳嘛呢石的文化价值[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王克陵;孙小珂;;环保西藏雪山的最佳主题旅游:宗教旅游——以阿里·冈仁波钦神山地域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福泉;;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的综合创新特质论纲[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车满宝;陇南藏族地区首次发现手写苯教文献[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记者 陈宗立;古藏文珍稀手写 苯教文献惊现甘肃[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苯教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青海社科院藏学研究所研究生 旦正加;话说藏历年[N];青海日报;2009年
5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西藏苯教得到传承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通讯员 车满宝;陇南藏区发现珍稀古藏文手写苯教文献[N];甘肃日报;2010年
7 张艳邋杨昕 记者 杨俊;天地跃动“战神舞”[N];阿坝日报;2007年
8 程德美;丹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吴健礼;浅议“仲、德乌、苯”在古代吐蕃社会中的作用[N];西藏日报;2007年
10 龙泉;甘南插箭:高山之巅的圣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巴;苯教神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屹;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南加才让;玛尔巴译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8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项庆扎西;藏传佛教后弘之下路弘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完秀华科加;古代苯教卵生观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2 冯天赐;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苯教旺加寺诵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石达顿珠;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D];西藏大学;2013年
4 仁青加;论雍仲苯教大藏经版本的由来[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仁青纳么;引领佛苯和谐之路的一代宗师[D];西藏大学;2014年
6 仁增;论苯教在安多南北地区的传播及现状[D];西藏大学;2014年
7 王潇楠;当代中国基督教会个案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马春晖;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拉巴扎西;浅谈苯教九乘与宁玛派九乘[D];西藏大学;2009年
10 朗吉卓嘎;吐蕃止贡赞普和朗达玛灭教之比较[D];西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6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3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