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与共同性:中国基督教信众宗教认同研究的新视角
本文关键词:多样性与共同性:中国基督教信众宗教认同研究的新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信众 宗教认同 一神论 规范关系 团体性 信仰特质
【摘要】:文章在强调中国人基督教信仰特殊性的基础上,将神之性质、神人关系和信仰体验模式视为三个平行变量,并以此构建起能与西方相关论述进行对话的平台。由此,从理论上提出中国基督教信众宗教认同的八种形态,并通过数据进行验证,为中国宗教社会学后续的探讨开启新的方向。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复旦大学宗教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基督教信众 宗教认同 一神论 规范关系 团体性 信仰特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宗教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范式之争及基于中国经验的对话”(13CSH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78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其中,尤以基督教1的发展最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课题组2008~2009年进行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自我认同为基督教信仰者为2 305万人,其信众的社会认同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为此,在探讨基于社会认同对自我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向平;;信仰社会学研究要义——兼论信仰如何成为中国问题[J];江海学刊;2013年05期
2 郭星华;李飞;;漂泊与寻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二重性[J];人口研究;2009年06期
3 方文;;宗教群体资格简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向平;石大建;;中国人的信仰认同模式 以儒教信仰为中心[J];社会;2008年06期
5 卢云峰;;从类型学到动态研究:兼论信仰的流动[J];社会;2013年02期
6 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7 谭同学;;在上帝与祖先之间——粤西程村基督徒信仰实践的人类学考察[J];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4 范浩星,朱亚宗,刘戟锋;传统伦理悲剧性解析与当代中国伦理的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6 赵霞;;“三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秩序乱象与价值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赵玉丽;;梁漱溟论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8 程凌云;;“面子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气氛营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徐钝;汪逢春;;关于推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视角法理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盛霞;施文楠;陈昌文;;徽州目连戏音乐的文化视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宜音;;社区公共参与:是否参与 谁来参与 如何参与[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单依群;;整合县馆网络资源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5 陈勋;;乡村社会力量何以可能:温州老人协会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践;;“太和即道”——张载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哈迎飞;;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与思想革命论周作人的启蒙思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9 薛巧珍;;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分析与创新模式建构[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10 陈晓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论刑事司法双轨制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崔营;远藤周作宗教文学的思想和创作特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蒋铃;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玉荣;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陶海柱;伦理学视野下的基督教乡村教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晓莉;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朱晓燕;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星华;社群隔离及其测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王毅杰,王微;国内流动农民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孙江;;作为他者的“洋教”——关于基督教与晚清社会关系的新阐释[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4 应星;;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华伟;;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与民众生活秩序的建构——以豫西李村宗族、庙会与乡村基督教的互动为例[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6 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李华伟;;华北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以豫西李村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华伟;;苦难与改教:河南三地乡村民众改信基督教的社会根源探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李向平;;两种信仰概念及其权力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周明宝;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J];社会;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协会举行记者招待会 只有“三自”是中国基督教正确的办教方向和原则[J];中国宗教;2000年05期
2 沈德溶;中国基督教联合礼拜的形成[J];中国宗教;2001年02期
3 王荣伟;中国基督教各省级两会主要负责人工作座谈会在沪举行[J];天风;2001年02期
4 刘天路;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问题[J];东岳论丛;2003年05期
5 田雨;走进欧洲教会——中国基督教代表团欧洲之行[J];天风;2003年06期
6 蒂蓓 ,王們;中国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的土壤——读《一个中国人对普世教会的贡献》一书有感[J];天风;2003年03期
7 ;中国基督教新书介绍[J];天风;2003年07期
8 ;中国基督教新闻[J];天风;2003年10期
9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加拿大、美国教会[J];天风;2003年12期
10 季剑虹;三自原则推动中国基督教走上又新又活之路[J];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琦;;宗教生态失衡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2 胡应强;;中国基督教发展自我的努力途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美秀;;多元社会里中国基督教的多样性——以一与多为框架探讨当代中国基督教的活力与张力[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4 姚西伊;;旷野中的呼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基督教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潮[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C];2008年
5 郑玉桂;;中国基督教正确的历史选择——从福建教会看“三自”爱国运动[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杨卫华;;另一种乡村建设的再发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评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黄朝章;;办好神学院与“相适应”之我见[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陈逸鲁;;从中国教会大学看中国基督教培养爱国爱教人才的理据[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段琦;;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会的影响[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琦;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记者 李术峰;只有“三自”是中国基督教正确的办教方向和原则[N];人民日报;2000年
3 ;李瑞环会见中国基督教新一届全国性团体负责人[N];人民日报;2002年
4 杨晴川;中国基督教两会代表团访问美国[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夏昌奇;中国基督教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高峰:加强对外交往促进中国基督教与世界交流[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记者 厉正宏;上海:“红礼拜堂”移交中国基督教“两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吴巍巍;多学科视野探讨中国基督教本土化[N];中国民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周芳;凝心聚力 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会[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毛立军;中国基督教五年新增受洗信徒约240万人[N];人民政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金圣民;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刘建平;红旗下的十字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宏亮;当代都市教会组织特征及科层制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再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督教[D];四川大学;2003年
3 彭学娟;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的本土化运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燕;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宏;中国基督教会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回应和本色化运动(1924-1927)[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党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春英;知味墨与中国基督教的穆斯林宣教事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晶;上帝与祖宗的对话:中国基督教家庭的婚礼实践与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4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5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