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21:17

  本文关键词: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传佛教 梵呗 修行 音乐


【摘要】: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已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建立起一个耀古铄今的中国佛教,并产生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成果。其影响还扩大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至今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各国的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佛教对中华文化、思想的全面渗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佛教对中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哲学、语言、文学及艺术诸方面尤为明显。 中国汉传佛教梵呗属于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学科,自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歌咏法言”的梵呗是佛教法事仪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虔诚、清净、庄严、悠远的梵呗音声具有极强的感化力量,能够在法事仪轨的进行当中培养佛教徒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与恭敬,以及对于众生无量的悲心与慈念,并由此而引发佛教徒内心的至真、至诚心、至善与觉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修行去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精神的崇高。佛教因众生的根器各各不同而设有“八万四千法门”,以便让每个人都能有契入佛法的机缘。梵呗并不仅是为了“寓教于乐”而附着于法事仪轨的装饰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殊胜的、艺术化的修行法门,对于佛教徒“戒定慧三学”之“定学”的实践以及身心的调柔都大有裨益。梵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传到东土以来就不断地与汉民族文化相融合,并在汉传佛教法事仪轨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
【关键词】:汉传佛教 梵呗 修行 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949.2
【目录】:
  • 绪论13-17
  • 第一章 梵呗的产生及其东传17-26
  • 第一节 梵呗的产生18-23
  • 第二节 梵呗的东传23-26
  • 第二章 梵呗在汉传佛教中的发展26-79
  • 第一节 东汉时期26-29
  • 第二节 三国两晋时期29-38
  •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38-47
  • 第四节 隋唐时期47-63
  • 第五节 宋元时期63-69
  • 第六节 明清时期69-74
  • 第七节 近代以降74-79
  • 第三章 梵呗在汉传佛教中的类别79-94
  • 第一节 梵呗文学形式的主要类型79-88
  • 第二节 梵呗曲式结构的主要类型88-94
  • 第四章 梵观所用的法器94-108
  • 第一节 法器类型94-106
  • 第二节 法器组合形式及其在佛事中的应用106-108
  • 第五章 梵呗在汉传佛教法事仪轨中的运用108-122
  • 第一节 受戒法事108-111
  • 第二节 日常修行法事111-115
  • 第三节 忏悔法事115-116
  • 第四节 庆典纪念法事116-117
  • 第五节 普济法事117-119
  • 第六节 其他法事119-122
  • 第六章 梵呗等佛教仪式的宗教内涵及其意义122-159
  • 第一节 佛教仪式与佛教教理、教义的紧密关系122-129
  • 第二节 佛教仪式的因时、因地制宜129-143
  • 第三节 梵呗音声的宗教内涵及其实施143-155
  • 第四节 梵呗等佛教仪式的社会现实性意义155-159
  • 第七章 梵呗的艺术特性159-172
  • 第一节 音乐艺术的共性特征159-164
  • 第二节 梵呗的音乐特点164-172
  • 结语172-173
  • 参考文献173-176
  •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176-177
  • 声明177-178
  • 后记178-179
  •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成果创新自评表1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霞;古都梵音[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卓拉;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卢婷;藏传佛教觉囊派中壤塘确尔基寺岁末驱魔法会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4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54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