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7-26 20:18

  本文关键词: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缘起 平等 慈悲


【摘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人类生活、生存、生命都受到巨大威胁。许多国家虽然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却往往治标不治本。 佛教具有独特的生态观,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因此要解决当今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内心的贪、嗔、痴,从认识着手,树立正确的观念。平等、慈悲是佛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这是建立在缘起论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万物互为缘起,因而人与万物一体,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万物互为存在的条件,当然也就没有高下之分,所有的存在都是无条件平等的。因而人不能自诩为世界的主宰,,而应以慈悲之心对待一草一木,一兽一虫。因而佛教认为净化环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净化人心,并将其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佛寺不仅是佛教徒追求生态理想世界的现实见证,也是和谐生态环境的典范。 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它,从纠正观念出发,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从而真正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佛教 缘起 平等 慈悲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48
【目录】:
  • 导言6-11
  • 一、生态问题急待解决6-8
  • 二、佛教与生态伦理8-11
  • 第一章 贪、咳、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11-17
  • 一、佛教中的“贪”、“咳”、“痴”11-13
  • 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贪、咳、痴13-15
  • 三、心净则国土净15-17
  • 第二章 平等、慈悲——佛教的生态伦理原则17-30
  • 一、缘起论17-19
  • 二、众生平等19-24
  • 1、众生平等的涵义20-22
  • 2、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精神22-24
  • 三、佛教的慈悲观24-30
  • 1、慈悲的内涵24-26
  • 2、慈悲对博爱、仁爱的超越26-27
  • 3、佛教慈悲观念的生态伦理关怀27-30
  • 第三章 佛教的生态世界30-36
  • 一、理想世界—净土30-33
  • 二、现实生态追求—人间净土33-36
  • 第四章 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的启示36-42
  • 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彻底的平等精神37-39
  • 二、克服贪欲,合理利用资源39-40
  • 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40-42
  • 注释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奋;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伟;我国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黄忠瑶;佛教思想和谐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郑涛;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姗姗;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丁博杰;人口迁徙对宗教生态格局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邵珍;道家自然观所蕴涵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8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78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