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艾儒略人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5:03

  本文关键词:艾儒略人性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性论 天主教 儒家 艾儒略 朱熹


【摘要】: 本文选取艾儒略人性论为研究个案,以朱熹人性论作为参照,主要阐述了艾儒略人性论在天主教教义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调和以及艾儒略人性论与朱熹人性论之异同。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性”的内涵界定。艾儒略认为“性为魂”,为天主化成赋予。为证明此观点,艾儒略回应了“魂属气”与“性即理”两个命题。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万物一体思想的回应。万物一体是中国由古而来的关于天人关系的观念,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在本质上相通。艾儒略对万物一体的回应,将人与物之间的感应相通理解为机械的性体相同。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儒家性善论的调和。艾儒略肯定灵魂有为善作恶两种倾向。儒家性善论认为:恶只是善的不及或过处。艾儒略试图将其天主教义理与儒家正统性善论相调和,将人善恶之分的缘由归结为三:原罪、禀气及习俗。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克性”的观念。艾儒略认为远祖原初之性为纯粹至善,则“率性之谓道”,但今人性体已被败坏,故“克性之谓道”。“克性”的提出是艾儒略据其天主教教义对儒家传统性善论的重释与反驳。 总之,艾儒略论性,一方面附会于儒家人性论,另一方面,又始终立足于天主教立场。在艾儒略的人性论中,附会儒家人性论思想时,必然对儒家人性论进行重新诠释;而与此同时,艾儒略所要倡扬的天主教人性论也因为对儒家人性论的附会而发生改变。这就带来了天主教人性论与儒家人性论的实质性的碰撞与交流。
【关键词】:人性论 天主教 儒家 艾儒略 朱熹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79.2
【目录】:
  • 引言7-10
  • 第一章 “性为魂”与“性即理”10-20
  • 一、艾儒略“性为魂”的思想10-11
  • 二、中国思想中的“魂属气”11-13
  • 三、艾儒略对“魂属气”的回应13-15
  • 四、朱熹思想中的“性即理”15-17
  • 五、艾儒略对“性即理”的回应17-20
  • 第二章:人物异性与万物一体20-31
  • 一、艾儒略思想中的三魂论20-21
  • 二、先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21-23
  • 三、宋明理学中的万物一体23-27
  • 四、艾儒略对万物一体的回应27-31
  • 第三章:人之“二性”与天命之性、气质之性31-42
  • 一、艾儒略思想中的人之“二性”31-35
  • 二、朱熹思想中的天命之性、气质之性35-39
  • 三、艾儒略对儒家性善论的调和39-42
  • 第四章:“克性”与“率性”42-48
  • 一、中国思想中的“率性”42-44
  • 二、艾儒略的“克性”思想44-47
  • 三、“率性”与“克性”的相容相悖47-48
  •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6
  • 附录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毛弟;李志勇;;张家树主教就龚品梅获假释一事发表谈话[J];中国天主教;1985年13期

2 卢廷璧;;内蒙古乌盟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举行代表会议[J];中国天主教;1986年15期

3 史畅;;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四届代表会议 中国天主教第二届代表会议的京隆重举行[J];中国天主教;1986年17期

4 刘方济;;海梅·辛枢机主教访问北京[J];中国天主教;1987年04期

5 ;简讯四则[J];中国天主教;1988年01期

6 ;四钟齐鸣圣新牧 众声同祷谢主恩——记天主教广州教区林秉良神父晋牧典礼[J];中国天主教;1990年03期

7 吴学谦;;吴学谦副总理的讲话[J];中国天主教;1991年01期

8 凌云;;中国天主教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J];中国天主教;1991年04期

9 张岳透;黄岩市天主教房产获得落实[J];中国天主教;1994年06期

10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J];中国宗教;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民;;天主教在闽东的传播和发展[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徐麟;;环渤海地区的天主教地下势力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魏丹;;当前福安天主教教友的社会生活[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吴伯娅;;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评介[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波;;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彭小瑜;;一个激进者的皈依——多萝西·戴与天主教社会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徐心希;;清代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播及其与民间秘密宗教的关系[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太平;市天主教爱国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N];常德日报;2007年

2 骆永昆;“以安静的方式坚持着勇敢”[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兰兰;冲突与契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天主教禁忌[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龚云;天主教昆明安徽两教区举行主教祝圣庆典[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李勇邋通讯员 王惕 钟扬;湖南天主教界纪念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50周年[N];湖南日报;2007年

7 记者 廖秀娟;市天主教爱国会选举产生第二届领导班子[N];汕尾日报;2008年

8 杨舜涛;罗文藻——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N];中国民族报;2003年

9 杨文兴;市区新添一宗教活动场地[N];汕头日报;2008年

10 胡若愚;奥巴马大学演讲,现场有人喊口号抗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殖民扩张与宗教调适[D];厦门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韩非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厦门大学;2003年

4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马占军;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北的传教(1873-1911)[D];暨南大学;2005年

6 乔东;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D];清华大学;2005年

7 马玉红;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8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9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汝坤;人性与政治的原则[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惠;艾儒略人性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媚;战后台湾天主教研究(1949—2000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雷阿勇;在异教的葡萄园: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研究(1895—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要英民;天主教在一个普通村庄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杨娟;凯瑟琳·安·波特,驯悍的天主教徒[D];苏州大学;2004年

6 宋洪兵;“人情论”视角下的韩非像[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玲;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吴爱邦;随处体认天理[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亮;英国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4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4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