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5: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主教徒 宗教性 天主信仰 超然体验 价值追求 制度性参与 发展 访谈研究


【摘要】:天主教是中国的五大宗教之一,天主教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但是,国内关于天主教徒的研究相当匮乏。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的天主教徒为被试,编制出《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从而对国内的天主教徒进行测量。之后,运用自编的《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并且辅以访谈研究,对国内天主教徒的宗教性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本研究沿用已有的沈洋(2007)对于宗教性的定义和结构,对天主教徒的操作性定义和结构假设为:天主教徒的宗教性是对天主教徒个体人格的独特属性的综合概括,包括天主信仰、超然体验、价值追求和制度性参与这四个维度。 依据4个维度编制的《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一共有28个题目,其中天主信仰分量表包括6题;超然体验分量表包含7题;价值追求分量表包括7题;制度性参与分量表包括8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50,0.504,0.437和0.593;总量表的分半系数为0.631;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23。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在0.145至0.448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538至0.769之间。说明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使用《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对浙江省嘉兴市和杭州市的264名天主教徒进行施测,并且探讨教徒的宗教性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41-50岁这个年龄段为界点,天主教徒的宗教性水平随年龄呈递增趋势。宗教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钩式”的形状。(2)天主教徒的宗教性水平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和教龄这5个因素上有显著差异。(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进入回归方程,对天主教徒的宗教性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访谈研究进一步证实宗教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同时,榜样的作用和自身的经历均对宗教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天主教徒 宗教性 天主信仰 超然体验 价值追求 制度性参与 发展 访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8;B9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绪论9-25
  • 1 文献综述9-23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3-25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与方法25-27
  • 1 研究内容25
  • 2 研究假设25
  • 3 研究被试25
  • 4 研究过程25-27
  • 第三部分 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的编制27-39
  • 1 题项设计27-30
  • 2 量表的维度30
  • 3 第一次预测30-34
  • 4 信效度检验34-38
  • 5 研究小结38-39
  • 第四部分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量化研究39-56
  • 1 研究目的39
  • 2 研究方法39-42
  • 3 结果与分析42-49
  • 4 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的发展现状49-54
  • 5 多元回归分析54-55
  • 6 小结55-56
  • 第六部分 总体讨论56-62
  • 1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结构56
  • 2 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的编制56-57
  • 3 天主教徒宗教性水平的现状探究57-59
  • 4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发展特点59-60
  • 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60
  • 6 研究展望60-62
  • 第七部分 结论62-64
  • 1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结构62
  • 2 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的内容62
  • 3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现状62-63
  • 4 天主教徒宗教性的发展特点63
  • 5 多元回归分析63-64
  • 参考文献64-74
  • 附录1 《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预测项目举例74-76
  • 附录2 《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量表》正式施测项目举例76-78
  • 附录3 中国天主教徒宗教性发展访谈提纲举例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79-80
  • 致谢80-8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2 浦卫忠;;《圣经》与人文精神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孙浩然;;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宗教渗透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佳;;政教分离原则移植问题的思考[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5 张洁;;论道教形态及衰落原因[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孟宪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东岳论丛;2012年03期

7 张维佳;余植;;浅谈道教三官与民间信仰[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8 谭斯萌;;世界宗教未成因之分析——犹太教[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9 岑孝清;;关于黄大仙文化产业创意的研发[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1年00期

10 崔文静;;宗教的世俗化及其未来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宝贵贞;;内蒙古宗教制度改革与民族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龚学增;;世界民族宗教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其敏;;民族教育选择的张力——以回族阿拉伯语学校为个案[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4 龚学增;;世界民族宗教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5 常启云;;群体传播与宗教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君;全球视野下宗教单元的宗教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冰;宗教的虚拟化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高宇轩;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文忠祥;土族民间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彭蕙;16—19世纪澳门和帝汶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谷生然;社会信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亚伟;当代恐怖主义的思想根源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晓鹏;论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生;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宗教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吉玉娇;宗教伦理与信教大学生道德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薛慧敏;佛教徒皈依原因、宗教性差异调查与佛教心理保健功能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晓鸿;建国以来彝族民间信仰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兰;邓隆宗教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纪婷婷;浅谈藏传佛教对基层土族社会稳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