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本觉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7-08-05 08:38
本文关键词:《大乘起信论》本觉思想探微
更多相关文章: 《大乘起信论》 本觉 不觉 始觉 熏习 流转 还灭
【摘要】:在《大乘起信论》中,,本觉既是众生离念之清净心体,亦是万法的本体,并且具有能证真如理体的智慧和能断无明妄法的功用。众生依不觉而有生死流转,依始觉乃得解脱还灭,而不觉和始觉都依本觉而有,所以本觉是众生流转与还灭的根本所在。众生的生死流转有待于染法对净法的熏习,解脱还灭须待净法熏习染法。由于无自性的染法能为常恒不变的真如净法熏习渐断,所以众生能在其本觉的智慧和熏习作用下断尽无明染法,开显本觉全体,从而超越生死流转,实现解脱还灭的理想。 众生若知真如本觉之理,自信根本真如,识得本心,即可离念,证得无上菩提。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做工夫来对治烦恼习气,所以《大乘起信论》根据根性不同的众生提供了不同的方便法门,并且贯穿信、解、行、证这一完整的佛法修学次第,而这四个次第皆以真如本觉为核心。
【关键词】:《大乘起信论》 本觉 不觉 始觉 熏习 流转 还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一、《起信论》本觉思想产生的背景10-25
- 1.1 印度的心性本净思想10-20
- 1.1.1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的心性本净思想11-14
- 1.1.2 大乘佛教时期的心性本净思想14-20
- 1.2 《起信论》产生前的中国佛教思想20-25
- 二、《起信论》本觉之含义25-44
- 2.1 本觉的基本含义25-31
- 2.1.1 离念所显之心体26-27
- 2.1.2 万法之本体27-30
- 2.1.3 如实知真如法一之智30-31
- 2.2 本觉之体、相、用31-37
- 2.2.1 性净本觉显体31-35
- 2.2.2 随染本觉显相用35-37
- 2.3 本觉与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37-44
- 2.3.1 本觉与真如、如来藏38-40
- 2.3.2 本觉与阿赖耶识40-44
- 三、依本觉之流转与还灭44-71
- 3.1 依本觉之流转44-54
- 3.1.1 流转之因缘46-50
- 3.1.2 流转之相50-54
- 3.2 依本觉之还灭54-61
- 3.2.1 还灭之因缘56-59
- 3.2.2 还灭之相59-61
- 3.3 染净熏习之功61-71
- 3.3.1 熏习起染法不断63-65
- 3.3.2 熏习起净法不断65-67
- 3.3.3 染净熏习之别67-71
- 四、转迷归觉之工夫71-80
- 4.1 修行成就信心71-75
- 4.1.1 四种信心72-73
- 4.1.2 成就信心之法门73-75
- 4.2 发心趣向佛道75-80
- 4.2.1 信成就发心76-77
- 4.2.2 解行发心77-78
- 4.2.3 证发心78-80
- 余论80-84
- 致谢84-86
- 参考文献86-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理峰;;佛教“无明”观念探析——以《大乘起信论》为例[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2 蒋海怒;;“本觉”逻辑:中国宗教共时态[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3 韩镜清;唯识学的两次译传《大乘起信论》为昙延所造[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4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思想述评[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5 聂清;《起信论》义理真伪之争[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6 周贵华;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J];法音;2002年09期
7 傅新毅;欧阳竟无抉择二转依、料简《起信》的基本理路[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8 周贵华;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学心性论的批判[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2期
9 方立天;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04期
10 单正齐;《起信论裂网疏》思想探微——论智旭对《起信论》真心系思想的改造[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624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2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