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玄佛学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7-08-05 09:17
本文关键词:李通玄佛学思想述评
【摘要】: 本文以唐代李通玄的佛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全文的重点是:一、论述了李通玄的佛教哲学思想,尤其是对真智慧说、三圣圆融观与十玄六相说、禅定观与佛光观,从本源论、认识论、实践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述,从而揭示了李通玄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二、全面地比较了李通玄与法藏在思想背景、判教、佛性学说、观法实践四个方面的异同,从而凸显出李通玄佛学思想的特色。三、对李通玄的佛教义理史观——十宗十教判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了判教中所包含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哲学思维内容。四、分析了李通玄以《易》解《华严经》的文化背景与具体内容,并对李通玄以《易》解《华严经》的思想特点作了简要的总结。五、通过对李通玄思想内容、特点及其历史影响的论述,确立了李通玄的佛学思想在华严学史,乃至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 本文研究李通玄佛学思想的目的在于,填补国内此项专题研究的空白,以利于更全面地研究中国华严学史和中国佛教史。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内容要点是: 第一章论述李通玄的生平、著述及他所处的佛教氛围。李通玄生于唐贞观九年(635),卒于唐开元十八年(730),世称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早年学习《易》等传统文化典籍,四十岁后开始专攻佛教,据载逢异僧相授,倾心于《华严经》研究。在五台山附近的寿阳与盂县之间,著述造论,有《新华严经论》四十卷等传世。论文指出,李通玄生活的唐王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期,《华严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译本,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华严学和华严信仰的流传。五台山地区的佛教信仰与佛学研究,经过长期积累、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气氛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论文强调指出,这一切都为李通玄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特定的历史空间。 第二章主要阐述李通玄的判教学说。论文首先介绍李通玄总结的以往十三家判教说,随后分“宗”与“教”论述李氏的判教理论,十宗内容是:(一)小乘戒,以情有为宗;(二)《梵网经》之大乘菩萨戒,以情有及真俱示为宗;(三)《般若经》,以说空彰实为宗;(四)《解深密经》,以不空不有为宗;(五)《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六)《维摩经》,以会融染净二见现不思议为宗;(七)《法华经》,以会权就实为宗;(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九)《涅i镁,
本文编号:624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2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