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及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7:29

  本文关键词:《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及其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扬善半月刊》 《仙道月报》 影响 陈撄宁 仙学


【摘要】: 从明清之际逐渐走向衰微的道教,在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西方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强烈冲击,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几呈日薄西山之势。而其时,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的上海,以陈撄宁,张竹铭、汪伯英、常遵先等为代表的近代爱国好道人士,通过对道教的改革和创新,试图通过振兴道教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续中华文化之根。他们借助当时发达的印刷出版技术之利,吸收其他宗教创办刊报的经验,开创性地创办了《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两份刊物,刊报先后以“扬善”和“仙学”为主旨,成为当时宣传道教的唯一刊物。这两份刊物,不仅仅在当时成为联系国内好道爱国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中华道教文化研究的中心。它们的续道教文化、文脉之根的作用,在近现代道教史上都十分突出。论文拟通过对此两刊物创办背景、主要内容、当时影响及现在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发掘其在道教文化发展中的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地位,并分析道教刊物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道教刊物的影响。这对于在宗教信仰自由的今天,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道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是目前国内外对这两份刊物的研究综述;文章的第一章是刊、报创办的背景分析。重点分析了明清以来道教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道教界人士救亡图存的努力,并分析了近代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对于宗教刊物发展的推助作用;文章的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近代第一本专门弘扬道教的刊物—《扬善半月刊》的创办、概貌以及刊风几次转变的原因,重点介绍了陈撄宁“仙学”的概况和实质;文章第三章介绍了《仙道月报》,作为《扬善半月刊》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生背景,概貌;文章第四章是刊、报的影响,不仅分析了刊、报在当时的影响,更分析了在解放后,尤其是海外的影响,从而指出了刊、报不仅仅在当时起到了续中华之道教文脉、爱国好道者互通声气的桥梁和纽带、以及中华道教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作用,而且在当代的影响依然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并泽播海外,成为中华道教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扬善半月刊》 《仙道月报》 影响 陈撄宁 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言9-11
  • 1、绪论9
  • 2、《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研究综述9-11
  • 第一章 《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的创办背景11-19
  • 第一节 动荡时局下道教救亡图存的努力11-15
  • 第二节 西学东渐对道教文化的冲击15-16
  • 第三节 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与宗教刊物的勃兴16-19
  • 第二章 《扬善半月刊》——现代第一本弘扬道教的刊物19-39
  • 第一节、创办缘起——有识之士弘道扬善的举措19-22
  • 第二节 《扬善半月刊》作者群概况22-24
  • 第三节 刊风转变及其原因浅析24-31
  • 第四节 《扬善半月刊》与陈撄宁的"仙学"31-39
  • 第三章 《仙道月报》——续道教文脉于危难39-47
  • 第一节 《仙道月报》之创办缘起39-42
  • 第二节 《仙道月报》之作品概览42-43
  • 第三节 《扬善半月刊》的继承与发展43-47
  • 第四章 《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的影响47-65
  • 第一节 中流砥柱——在当时的影响47-54
  • 第二节 星火燎原——在现今的影响5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后记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大潮;;道教禁忌略谈[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2 刘兴国;;楚文化影响下的明清湖湘地区民间道教水陆画[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12期

3 石竹;;中国道协代表赴意大利出席道教活动[J];中国道教;2011年02期

4 赵們;;蒙山道教初探[J];中国道教;2010年03期

5 严小青;张涛;;中国道教香文化[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张泽洪;;古代少数民族与道教[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7 史向前;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J];中国道教;2005年04期

8 ;关于正一派道士授{摰墓娑╗J];中国道教;2005年05期

9 刘蕊杏;;南北朝仙道诗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雅克·勒穆瓦纳;覃光广;冯利;;瑶族的宗教:道教[J];世界民族;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刘振永;;道教对汉画像艺术的影响[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王克陵;孙小珂;;风景名山与道教“洞天福地”建构[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卢明;;《水浒传》写“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影射王安石变法[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6 白鹤群;;宗教文物的保护和利用[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晓楠;道教吸引世界眼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王爱国 郭武;多元融合的云南宗教文化·道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通讯员 刘玉侠;大西沟欲打造霍城“那拉提”[N];伊犁日报(汉);2008年

4 魏艳敏;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N];焦作日报;2006年

5 道文;道教的衰微[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王玉国邋吴凯飞;清水道教音乐 秦安小曲榜上有名[N];天水日报;2008年

7 ;振兴“天下第一洞天” 打造济源文化品牌[N];光明日报;2008年

8 高秋福;日本的绘马、神符和招客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周志坤 陈枫 通讯员 夏志前 李艳杰;文革中周总理指示保护冲虚古观[N];南方日报;2010年

10 ;海南宗教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巧玲;道教风水与美学[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桂;《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及其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琨;隋唐道教自然观与传统医学理论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3 潘伟;道观园林道教特色评价和营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郭星磊;《道藏》步罡踏斗略考[D];南昌大学;2012年

5 贾晓龙;明清时期兴隆山道教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志琴;明代社会生活画卷的一页——《金瓶梅》对道教的描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维明;《抱朴子·内篇》仙道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会萍;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道教与民间信仰[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立昆;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9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99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