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传统道教形神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9:07

  本文关键词:传统道教形神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 形神观 形神相依 形神永固


【摘要】: 形与神及其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道教对这一问题是关注最甚的。道教遵循贵生的价值观,而且,道教相信延长寿命其根据在于人自身,人可以调动体内本有的生命要素,,对人体进行改造,乃至于长生。在道教中长期流传着一句名言:“我命在我不在天”。或者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相信人有能力通过修炼形神掌握自己的生命。 道教信仰中的一个中心是神仙,真正的追求是了道成仙。在道教看来,人活着即是形神相依的。“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他们从人的生命活动着眼,将“形神相依”看作生命存在的基础。道教徒还进一步认为形神是永固的,而它的可能,就是人能成仙的依据,追求将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就是修炼的主要内容。道教形神观与佛教有很大差异,这使得二者在解脱方式上产生重要差别。 道教形神观是其宗教理论的基础核心,也是其宗教实践的指南。道教养生学以及道教的科仪和法术都遵循着其形神相依、形神俱妙的观念。
【关键词】:道教 形神观 形神相依 形神永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58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道教形神观的渊源13-16
  • 一、早期道家形神观13-15
  • 二、道教对早期道家形神观的继承和发展15-16
  • 第二章 道教形神观的内涵16-25
  • 一、形、气、神—人体生命结构的三要素16-18
  • 二、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教修炼的最终宗旨18-23
  • 三、道教形神观对生命问题的终极解释23-25
  • 第三章 道教形神观对其宗教实践的影响25-35
  • 一、对道教养生修仙学的影响25-31
  • 二、对道教法术和仪式的影响31-35
  • 第四章 道教与佛教形神观比较35-42
  • 一、激烈式的对立冲突37-39
  • 二、温和式的交融渗透39-42
  • 第五章 结语42-46
  • 注释46-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晶;杨铭硕;;《抱朴子外篇·嘉遁》的道教思想[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2 罗明月;;吴筠道教诗歌探析[J];名作欣赏;2011年22期

3 宋丽莎;;从《抱朴子》看葛洪的“以玄代道”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马恒玮;刘晓红;;试论三清山区十二绝景[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涛;;玉皇大帝信仰的塑成及影响[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4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思孟;;化生说-从生物学学说到哲学和道教学说[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6 黄杰;;中国古代教门及其影响[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7 陈纲伦;;道与中国传统建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8 王润泽;;回归本位:民国宗教报纸发展概述[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锐;群贤毕至探真谛 少长咸集罗浮山[N];南方日报;2010年

2 吴健礼;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3 吴健礼;漫话古代藏汉医药文化的联系(二)[N];西藏日报;2006年

4 撰文 本报记者 李长虹 见习记者 凤飞伟 通讯员 邓东方 林宝齐 黄观礼 邬榕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N];南方日报;2004年

5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丁烈;神话破灭后的是与非[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许卫 沈向阳;茅山,不在山高在道高[N];常州日报;2010年

7 严其林;葛洪在民间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王建堂;洞天福地抱犊山[N];山西日报;2006年

9 张武忠;名山胜景话都峤[N];广西日报;2001年

10 武江涛 滕庆海 艾培;中国道教生态保护论坛在句容举行[N];新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高新满;俞琰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晨;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丽;传统道教形神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春野;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文杰;中国道教农业史——农业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4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光军;古树新枝—道教养生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疏娉娉;嵇康与道教的养生[D];安徽大学;2012年

7 宗华;道教文献中的时空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静;隋唐道教咒语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陶;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孔又专;浅论“有无”本体论在晋唐道教义理上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4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4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