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陈抟道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1:37

  本文关键词:陈抟道教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图 易龙图 无极图


【摘要】:本文第一章追述陈抟先生的身世传奇,陈抟生逢乱世,家世难考,但其自小就胸怀大志,其字‘图南’寓意南面称王之气概和志向,不用言表。然而在动荡年代,出生平苦,虽然壮年穷考科举,年届老儒,六十岁依然不第。遂遁迹山林,栖身于武当山、华山修道,又遍访名山江河学习道家佛门修持之法,亦游于市井京都,视察民生疾苦,其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终生于怀报。然而观其平生,又不阿于权贵,虽然有三代君王第向邀请,先生始终抱卧高岭,其雄杰之典范,足以笑傲终南之遗风。 第二章阐发陈抟的思想形成、成就。在退隐之际,陈抟学究儒释道三家之说,希图保存文化之血脉,留之于后世来人,其良苦用心之刻骨,超迈人豪之风流,浩荡千古,悠然于今。察其学问,承接古往今来,集道德文章于一身,成就宋明思想与文化之开山鼻祖。首先,溯源了陈抟的思想源流。陈抟前半生60之久都在力学和实践儒家学说,愿有朝一日能实现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者梦想,六十年的勤学苦练,殚精竭虑于科举仕途,儒家思想对陈抟的影响是极其深厚的,即使后来退隐修道,其儒家风范和情怀依然历历在目。而作为学通三家的一代宗师,他对道家与佛门的研究与修习也颇为深厚,与他处于师友之间的佛门道人就有佛门麻衣道者,传给陈抟《正易心法》、《先天图》,以‘心中本有易,心外自无法’佛门易学授以陈抟,陈抟佛门心法渊源正在于此。同时道家的钟离权、吕洞宾的融合佛门禅宗与道家丹道的修炼方术以及吕洞宾授给陈抟的《无极图》对陈抟影响颇大,而其同学谭峭的《化书》所阐述的天地变化之道,陈抟亦与之深入探讨而以《胎息诀》相呼应。陈抟思想来历自此可有一整体把握。其次,简述了陈抟思想成就。陈抟向麻衣道者学习易学,留下《正易心法注》的易学遗著,开佛法解易的先河。麻衣道者传给陈抟的《先天图》则启发陈抟开创先天易学,还创作《易龙图》,传习河洛理数,进而形成了陈抟的易学之象数学。吕洞宾所授予陈抟的《无极图》,陈抟将其丹道修证原理与程序通过此图清晰而系统地展现,使得内丹修炼有了理论上的思想指导。 第三章探索了陈抟历史影响。陈抟思想对宋明以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他的先天易学传到邵雍,成就了一位象数易学的千古大家,可谓是宋明图书易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无极图》经过周敦颐的继承和发挥,从理论上填补了儒家在宇宙本体论的思想空白。他的丹学原理和修法被张伯端系统吸收,创作了与《参同契》齐名的丹学宝典,《悟真篇》。 因此,对陈抟的深入研究,对理清自宋明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发展脉络,意义重大。陈抟的思想和品行万世流芳,声名永垂春秋,后世尊奉他为“陈抟老祖”。
【关键词】:先天图 易龙图 无极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前言7-10
  • 第一章 陈抟身世传奇10-17
  • 第一节 少怀图南志11-13
  • 第二节 武当修玄道13-14
  • 第三节 华山会仙友14-17
  • 第二章 陈抟思想探究17-46
  • 第一节 陈抟思想源流17-21
  • 一、童蒙儒学是根本17-18
  • 二、佛门心法有渊缘18-20
  • 三、晚遁道家作归宿20-21
  • 第二节 陈抟思想成就21-46
  • 一、传承《先天图》,开创先天易学21-27
  • 二、创作《易龙图》,传习河洛数理27-38
  • 三、流传《无极图》,,显示丹道真修38-46
  • (一) 炼精化气40-42
  • (二) 炼气化神42-43
  • (三) 炼神还虚43-46
  • 第三章 陈抟历史影响46-54
  • 第一节 开创宋明易学46-47
  • 第二节 导源宋明理学47-52
  • 第三节 奠基宋明丹学52-54
  • 末附54-71
  • 陈传著作一览表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正易心法注》本经57-66
  • 陈抟老祖《阴真君还丹歌》66-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忠军;;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景林;儒学心性概念的本体化——周濂溪对于宋明理学的开创之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郑万耕;;《易传》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远国;;试论陈抟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J];中国道教;1987年02期

5 焉晋芬;逻各斯与赫拉克利特的人生观[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年02期

6 李昶;近十年来道家研究述要[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7 李民胜;;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之异同[J];广西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8 杨军;;宋元时期“三教合一”原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程石泉;孔子与《易经》——马王堆帛书《易》之经传中新发现[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10 连镇标;;《易林》道家思想初探[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