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僧俗伦理与隋唐“沙门致敬王者”的论争
本文关键词:《维摩诘经》僧俗伦理与隋唐“沙门致敬王者”的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僧俗伦理 拜俗 维摩诘经 彦琮 净影慧远 智榃 窥基
【摘要】:"沙门致敬王者"的争论是王权与佛法的矛盾表征,更是佛教僧俗伦理的表现。在隋末唐初,"沙门致敬王者"争端再现,主张沙门拜俗者援引《维摩诘经》作为论据。本文探讨"沙门致敬王者"论议中《维摩诘经》的援引情况,考察佛教界对《维摩诘经》中僧人礼拜居士的解释,指出隋唐佛教界所强调的"表法非律制"、"个人体道非大众教化",与《维摩诘经》注疏所解释的"感恩致敬""致敬亡相"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佛教界对"拜俗"的统一理解。同时,因为现实的论争,导致窥基以"无知忘相"极端式的解释来否定"拜俗"在制度上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僧俗伦理 拜俗 维摩诘经 彦琮 净影慧远 智榃 窥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论学派研究”(14BZJ0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沙门致敬王者”是王权与佛法关系的核心问题,从东晋权臣庾冰、桓玄提出至隋末唐初,对立双方已经较量三百多年。“沙门致敬王者”问题呈现出僧俗伦理在政治领域的紧张。中国佛教在南北朝末年最终确立大乘佛教为主体,但是坚持大小乘戒兼受,于是便造成现实的“僧尊俗卑”与理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志强;;略论《维摩诘经》净土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2 蒲长春;;福慧双修——论《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的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刘华山;李世伟;;《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举要[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韩国茹;;当代中国佛教《维摩诘经》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1期
5 张俊梅;靳浩辉;;《维摩诘经》对白居易人生态度及诗风的影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孙清忠;黄方方;;《维摩诘经》解读[J];名作欣赏;2012年29期
7 卢少珊;;北朝隋代维摩诘经图像的表现形式与表述思想分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1期
8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伯2292《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J];浙江学刊;1988年05期
9 侯传文;《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J];齐鲁学刊;1998年03期
10 侯丹;;论《维摩诘经》之神通[J];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氏明心-释愿莲;《维摩诘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王新水;《维摩诘经》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文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武氏明心(释愿莲);《维摩诘经》中“不可思议”的性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释见悟(王建三);《维摩诘经》的不二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建军;《注维摩诘所说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4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3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