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研究(1840—1920)

发布时间:2017-08-28 21:16

  本文关键词: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研究(1840—1920)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会 中国妇女 禁缠足 女学 妇女地位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基督教会在近代中国所开展的与妇女有关的各项工作。基督教会对中国妇女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不仅以报纸、刊物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而且在劝禁缠足、兴办女学、提高妇女地位等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工作。本文充分发掘并利用了《万国公报》、The China Mission Year Book(《中国差会年鉴》)等一批中外文材料,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采用专题式的研究方式,对基督教会有关妇女的一系列活动分别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力图通过对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探讨,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基督教会在华的活动和影响。 本文以东西方妇女的差距为切入点,首先对基督教会重视在中国妇女中的传教活动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对基督教会为了改善中国妇女的生活条件、提高中国妇女的地位所作的努力分别进行了的详细考察。论文的主体分为四部分,主要包括基督教会在近代在中国的禁缠足、兴办女学、推行妇女卫生保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等内容。 妇女缠足是延续千年的陋俗,遭到基督教会的强烈反对。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缠足陋俗的由来,进而全面论述了基督教会反对缠足的言论,包括缠足之源、之因、之害、禁缠足之法等各方面,并以典型地区为例展示了不缠足运动的概况,最后对教会不缠足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基督教会倡导的不缠足运动在客观上对改革陋俗,从肉体上解放妇女起了推动和示范的作用,而且在千年的陋俗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开通了社会风气。 在古代中国,妇女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女学的兴办肇始于基督教会。本文先是比较了中西妇女教育的巨大差距,揭示了中国女子教育的落后状况,然后运用大量英文材料,对教会女学的创办和发展状况作了缜密的数字化统计和分析,最后分析了教会女学对中国妇女、社会风气、政府教育制度的影响。教会女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妇女的文化水平,为妇女找到了一条增强实力、显示才能的途径。教会女学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和解放。 由于医学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妇女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近代西方妇产科医学传入中国,基督教会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代中国妇女的健康状况和西方妇科医学的进步进行了比较和介绍,概述了教会妇女医院的建立、发展过程和妇产科医学技术的进步,揭示了基督教会在提高中国妇女卫生保健水平方面的特殊贡献。教会妇女医疗事业使妇女的医疗和卫生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大大减少了妇女的疾苦,进而对提高中国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基督教会把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介绍到中国,对中国 妇女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本文介绍了外国妇女社会生活和社会地位状况,总结 了基督教会介绍外国妇女社会生活状况、批判中国妇女陋俗的言论,分析、探讨了 基督教会与中国妇女生活条件改善和社会地位提高之间的关系以及教会在近代妇女 觉醒和解放中的作用。 此外,本文还主要以《万国公报》、《女铎报》和《差会年鉴》为例,介绍了基 督教会有关妇女的报刊和著作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的关注。文章最后综合论述了基 督教会重视在华妇女事业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纵观以上可以看出,基督教会重视妇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妇女当中发展 教徒,并不是单纯要改善中国妇女的地位。基督教会和传教士所做的主要是在舆论 宣传和思想启蒙、开通风气方面,而且是通过传教活动逐渐渗透的。但是,,基督教会 在华妇女事业对中国妇女的影响己远远超出了传教的范围,并且对中国妇女的解放 在许多地方有开创、启蒙之功。在真正近代意义的妇女运动开始之前,基督教会己 作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工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做了准备。此外,基督教会有关 外国妇女的一系列言论和行动,使中国人对西方妇女的生活状况有了粗略的了解, 开阔了眼界。总的看来,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对妇女的影响积极方面要大于其消 极方面。 目前基督教会在妇女中的活动尚未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比较详细地叙 述了基督教会在妇女中的各项活动,从而对基督教会在华活动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 认识。此外,从妇女问题这一视角研究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不仅可以加深 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而且对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教案的原因也有重要意义。本论 文在这一领域的初步尝试还有望推进近代妇女史和近代社会史的研究。
【关键词】:基督教会 中国妇女 禁缠足 女学 妇女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1;B979.2
【目录】:
  • 导论11-16
  • (一)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界定11-12
  • (二) 研究现状12-14
  • (三) 选题意义与价值14-15
  • (四) 创新与难点15-16
  • 一、 近代之初的西方妇女与中国妇女16-19
  • (一) 欧美妇女运动的兴起与妇女地位的提高16-18
  • (二) 中国妇女生活境况18-19
  • 二、 基督教会与中国妇女教徒19-25
  • (一) 基督教会进入中国与艰难发展19-20
  • (二) 基督教会对发展妇女教徒的重视20-22
  • 1 基督教会对妇女的基本看法20-21
  • 2 基督教会重视发展女教徒的原因21-22
  • (三) 女传教士、女传教士团体及其活动22-25
  • 1 基督教会派遣女传教士、女传教士团体的原因22-23
  • 2 女传教士的活动及影响23-25
  • 三、 基督教会禁缠足的言论与活动25-44
  • (一) 妇女缠足的由来和危害25-26
  • (二) 基督教会对缠足陋俗的批驳26-35
  • 1 缠足之源29
  • 2 缠足之因29-30
  • 3 缠足之害30-33
  • 4 禁缠足之法33-35
  • (三) 基督教会的禁缠足活动及其成效35-42
  • 1 女学中的禁缠足活动36-37
  • 2 天足会的禁缠足活动37-42
  • (四) 基督教会禁缠足活动的影响42-44
  • 四、 基督教会兴办的女子教育44-85
  • (一) 东西方女子教育的差异44-46
  • 1 西方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44-45
  • 2 中国妇女教育状况45-46
  • (二) 基督教会对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视46-53
  • 1 基督教会对外国女学的介绍46-51
  • 2 基督教会倡办女学的言论51-53
  • (三) 教会女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53-80
  • 1 普通教育54-69
  • (1) 教会女子中小学54-60
  • (2) 教会女子大学60-62
  • (3) 山东、上海教会女学分析62-66
  • (4) 教会女学的特点66-69
  • 2 特殊教育69-80
  • (1) 实业教育69-71
  • (2) 师范教育71-73
  • (3) 启喑教育和盲童教育73-75
  • (4) 圣经学校75-77
  • (5) 社会教育77-80
  • (四) 教会女学的影响80-85
  • 1 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女性的出现80-82
  • 2 刺激了中国自办女学的产生82-83
  • 3 中国政府教育政策的改变83-84
  • 4 “女子无才便是德”风气的改变84-85
  • 五、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医疗卫生事业85-111
  • (一) 近代中国妇女的卫生健康状况85-86
  • (二) 西方妇产科医学的进步86-88
  • (三) 基督教会在华创办的妇女医院以及女子医学教育88-104
  • 1 行医与传教88-90
  • 2 基督教会建立的女医院90-99
  • (1) 教会妇女医院概况90-95
  • (2) 教会妇女医院的地区与个例分析95-99
  • 3 基督教会女子医学教育的创办与发展99-104
  • (四) 中国妇科、产科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妇女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104-109
  • 1 基督教会与西方妇女医疗卫生知识的传入104-106
  • 2 产科、妇科医学技术的进步106-108
  • 3 改良旧的卫生习惯,促进妇幼卫生保健108-109
  • (五)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109-111
  • 六、 基督教会在华提高妇女地位的言论和行动111-143
  • (一) 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11-113
  • (二) 基督教会对外国妇女的介绍113-118
  • (三) 基督教会对中国妇女陋俗的批判118-131
  • 1 传教士“走进家门”与妇女“走出家门”119
  • 2 反对溺婴,兴办育婴堂,维护妇女生存权利119-121
  • 3 主张男女平等,批判男尊女卑121-123
  • 4 反对早婚,提倡婚姻自主123-126
  • 5 反对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制126-131
  • (四) 基督教会在妇女中的活动概述131-141
  • 1 基督教会在上层妇女中的活动131-134
  • 2 会社教堂中的妇女134-136
  • 3 主要基督教妇女团体136-141
  • (1) 基督教女青年会136-139
  • (2) 中国妇女节制会139-140
  • (3) 上海济良所140-141
  • (五) 基督教会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141-143
  • 七、 基督教会有关妇女问题的报刊与著作143-154
  • (一) 《万国公报》对中国妇女问题的关注144-148
  • (二) 林乐知与《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148-151
  • (三) 《女铎报》与《差会年鉴》151-153
  • (四) 其他报刊与著作153-154
  • 八、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影响与评价154-160
  • (一) 基督教会重视在华妇女事业的原因155
  • (二)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影响155-160
  • 1 妇女教徒的大量增加155-156
  • 2 刺激、诱发了教案--与女性有关的反教言论剖析156-157
  • 3 中国妇女的生活境况的变化157-158
  • 4 妇女运动的萌芽与起步158-160
  • 注释160-185
  • 参考文献185-190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90-191
  • 后记19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春艳;;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J];宗教学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马光霞;监理会在华事业研究(1848-1939)[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照蓬;基督教女报与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1912-1941)[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从娜;1950年代湖北妇女健康事业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德明;英国浸礼会在华活动历史考察(1845-1952)[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琰琰;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事业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杨蕾;清末民初上海女性生活的嬗变与传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9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49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