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代际跨越:两代会长近40岁的年龄差
本文关键词:中国佛教的代际跨越:两代会长近40岁的年龄差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佛教 代际 学诚法师 宗教信仰者 代表会议 佛教协会 胡雪峰 菩提道次第广论 国家宗教 世界佛教论坛
【摘要】:正4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产生了新一任领导机构。88岁的传印会长荣退,49岁的学诚法师被选为新的会长。新老两代会长近40岁的年龄差距,最明显不过地呈现了新中国宗教信仰者曾经出现的断层,也最直接地表明两千多岁的中国佛教再一次经受住了历史考验。
【关键词】: 中国佛教;代际;学诚法师;宗教信仰者;代表会议;佛教协会;胡雪峰;菩提道次第广论;国家宗教;世界佛教论坛;
【分类号】:B947
【正文快照】: 4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和尚”的宗性法师,以文明寺院引导城市文明的则议闭幕,产生了新一任领导机构。88岁的传印会长悟法师,创建雍和宫模式的胡雪峰喇嘛等等,无不荣退,49岁的学诚法师被选为新的会长。新老两代致力于佛教义理与寺院特色的结合,探索佛教的现会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性妙;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越南[J];法音;2000年08期
2 刘宇;中国佛教文化展在澳大利亚隆重举行[J];法音;2000年10期
3 圣辉;中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J];法音;2001年11期
4 刘兴邦;《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文化诠释[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学诚;中国佛教代表团和平祈祷文疏[J];法音;2002年11期
6 觉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兼论佛教团体的地位与自身建设[J];法音;2003年12期
7 方立天;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J];伦理学研究;2003年04期
8 段迎春;;中国佛教伦理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1期
9 方立天;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J];伦理学研究;2004年01期
10 埃斯特·比奇 ,邓恬宁;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J];法音;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陈枫;;论中国佛教中的修善功德观[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5 方立天;;佛教:科学之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魏德东;;当代中国佛教的保守与开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白金坤;;浅析林子青诗歌之美[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9 傅润三;;《漫谈寺院文化——游览寺庙指南》简介[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立军;满怀信心规划中国佛教更加美好的未来[N];人民政协报;2013年
2 张广艳;自律与自觉:中国佛教探讨自身公众形象[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徐萍;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通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温金玉;继承与创新:不断调整发展的中国佛教[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记者 黄凯 实习生 葛峗峗;“中国佛教名山聚首狼山”活动开幕[N];南通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中国佛教的未来——加强建设 与时俱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何建明;现代中国佛教对慈善观念的重视[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 实习生 熊露;《神州和乐》:首部中国佛教交响乐作品[N];深圳商报;2010年
9 记者 邱凌;本市9件文物将在中国佛教精品展中亮相[N];朝阳日报;2009年
10 ;创作学术精品 推动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罗同兵;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D];四川大学;2002年
3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秀峰;近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永佳;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施保国;中国佛教的人文关怀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7年
4 于川;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6年
5 常馨悦;近代中国佛教与科学关系论争评述[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忠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张振有;华北沦陷期间的佛教同愿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晶莹;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及其佛像雕塑艺术[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3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5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