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魂聚与魂移:侗族传统民居堂屋的共魂意象表征

发布时间:2017-08-31 12:10

  本文关键词:魂聚与魂移:侗族传统民居堂屋的共魂意象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侗族 传统民居 堂屋 共魂


【摘要】:"家屋有魂"是许多民族的一种传统观念认知,也是侗族的一种民居文化传统。侗族传统民居中的堂屋表征了家屋成员的共魂意象,并且藉由堂屋中的神龛传递出来,深刻体现了堂屋统合家屋成员"灵魂与共"的象征功能。在民居内部,神龛的空间位置、神位形制、操作规范、行为禁忌等都体现了以神龛为中心的家魂聚合意象;而在民居外部,新屋与旧屋之间的神龛复制则象征着家魂庇护范围的扩大,并且随着家屋的衍生而不断发展出新的家魂。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管理系;
【关键词】侗族 传统民居 堂屋 共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侗族村落空间优化与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研究”(14BMZ1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空间实践与文化表征: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研究”(13YJC850030)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社会机制构建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研究”(13BMZ007)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引 言建筑和一般文化范畴之间的同构性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类比,既然房屋是以象征方式进行划分的,它也就成了不同行为的建构物。(1)因此,空间中事物或场所的客观化意义只有通过按一定图式予以结构化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实践活动的结构化所依循的图式又是根据这些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吉成;;论侗族史诗中的雷神形象[J];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04期

2 世皑;;侗族生活习俗简论[J];民族论坛;1989年04期

3 吴世华;;侗族史诗《嘎茫莽道时嘉》是个人创作[J];民族艺术;1991年02期

4 石佳能;;侗族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艺术内涵论析[J];民族论坛;1991年02期

5 廖开顺,石佳能;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3期

6 廖开顺 ,石佳能;侗族神话与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J];民族论坛;1995年02期

7 陆景川;九寨侗族的宗教信仰[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765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65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