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在建筑意境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禅宗美学在建筑意境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的问题是禅宗美学在建筑意境塑造中的应用。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中国建筑在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建筑表现雷同,现代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而人们也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挑战性。对于如何更好的利用建筑来体现继承中的发展,就有必要追寻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现象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而在这些现象和因素之中,意境和禅宗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禅宗从日本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就目前的国内社会氛围来说,禅无疑也是个热门话题,现在许多建筑中人们也乐于将禅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到自身的实践之中,但是在这一过程里,我认为有些探索还需要对禅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禅宗与意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是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中国美学理论界近年来关于意境理论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儒家、庄子、禅宗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现象进行了对比。同时,通过禅宗对于当时社会的特定人群的文化、艺术影响的分析,从而印证并确定了禅宗与意境审美学说的产生有着一定程度的因果关联,并分别总结了禅宗美学在艺术创作中的特征,和建筑意境所体现的一些特征。并将禅宗的空与有与意境的空灵进行了对应联系。禅宗美学在建筑意境塑造中的典型载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佛寺当然也具有悠远的意境存在,但是禅宗对于佛寺的影响,我认为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建筑布局之中,它的艺术表现远没有古典园林那样灵活多样。在对禅宗美学如何塑造建筑意境的问题上,本文采取了用禅宗的本质特征---破除对自我的执着、破除对外部世界的执着,破除对空的执着,这三种执着与建筑意境的空灵、感悟来进行对应,试图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在这一部分,主要选取了中国建筑的景观命名、水面、石、建筑构件、亭等来进行分析。阐述了它们在空间整体、组织细节、禅理感悟所起到的各自不同的作用。禅宗的美学特点如何运用到现代建筑,从而能使建筑意境现象在新时代也能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也从面临的困难,解决这一困难有利的宏观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会自觉的追寻美,使得自身的所处的自然环境、物理空间、社会生活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品质的实现提升,但就难度来说,禅宗美学所体现的意境在建筑内部空间容易实现,在小尺度的建筑小品上也相对容易。但在大尺度的单体建筑上,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我们一方面要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国内禅宗在历史演进中表现的自身特点,以熟悉度为入手,加之以现代技术和方法,相信能够有效的沟通历史、现在与未来,实现建筑美学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禅宗美学 建筑意境 破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6.5;TU-8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缘起·绪论11-18
- 1.1 缘起11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13
- 1.2.1 研究建筑美学对于城市形态美学有着基础性的意义11-12
- 1.2.2 研究建筑美学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12-13
- 1.2.3 意境审美是中国人最为独特美学范畴13
- 1.3 研究现状13-16
- 1.3.1 禅宗美学13-14
- 1.3.2 建筑意境14
- 1.3.3 研究的难点14-16
- 1.4 研究方法16-18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研究的基本思路16-17
- 1.4.3 研究框架17-18
- 2 本来·禅宗概述18-26
- 2.1 禅宗发展与兴起18-20
- 2.1.1 禅的释义18
- 2.1.2 禅宗起源与其变革意义18-19
- 2.1.3 佛教的中国化历史动因19-20
- 2.2 禅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24
- 2.2.1 中国古典美学构架的完成20-22
- 2.2.2 禅宗对传统文化的影响22-24
- 2.3 禅宗全球化的历史背景24-26
- 2.3.1 禅宗的发展的时空的轨迹24-25
- 2.3.2 禅宗在发源地的复兴25-26
- 3 显化·禅宗美学26-35
- 3.1 禅宗美学及特征26-31
- 3.1.1 禅宗美学26-29
- 3.1.2 禅宗美学的设计创作特征29-31
- 3.2 禅宗美学对传统建筑的影响31-35
- 3.2.1 寺庙布局的变化31-32
- 3.2.2 园林是禅宗美学体现的高峰32-35
- 4 因果·禅宗美学与建筑意境的关系35-43
- 4.1 意境从说35-38
- 4.1.1 意境溯源35-36
- 4.1.2 意境的一般定义及特征36-38
- 4.2 建筑意境38-43
- 4.2.1 威严与意境38-40
- 4.2.2 建筑意境与特征40-43
- 5 理行·建筑意境塑造中原理与手法的禅解析43-71
- 5.1 破执43-44
- 5.1.1 易中天先生的启示43-44
- 5.1.2 王国维先生的启示44
- 5.2 我执与空境44-54
- 5.2.1 名声有韵诗空境---名之点睛45-48
- 5.2.2 几丈围墙垒留白---墙的留白48-49
- 5.2.3 但拘一水云天外---水面的聚景49-50
- 5.2.4 幽曲心途自坦然---时间是空间的度量50
- 5.2.5 问亭此间谁主客---亭,,“有”之后的痕迹之空50-52
- 5.2.6 垂帘听声触味闲---非视觉的意境塑造52-54
- 5.3 空执与趣境54-64
- 5.3.1 拼字组词随意---结构主义下的诗与词55-58
- 5.3.2 漏窗洞门透趣---建筑构件的细部58-60
- 5.3.3 借景总忘还它---时间之趣60
- 5.3.4 谁较绿云朦胧清处---建筑与植物60-63
- 5.3.5 皆是掌上人家---园林的极致:盆景63-64
- 5.4 法执与悟境64-69
- 5.4.1 日本禅园---破绽的境界65-67
- 5.4.2 中国园林---万年一瞬的悟境67-69
- 5.5 总结69-71
- 6 循环·对现代建筑文化的借鉴意义71-77
- 6.1 禅宗美学在当今建筑意境塑造中的困难71-72
- 6.2 脱困克难的一些思路与方法72-77
- 6.2.1 宏观层面的思考72-73
- 6.2.2 微观层面方法的思考73-77
- 结论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敏;论意境的反逻辑结构[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赵铭善;;论意境的文化本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3 赵铭善;;评意境研究中的两种倾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4 郑娟;艺术设计中的空白意境[J];包装工程;2003年05期
5 张茜;曹磊;;立象以尽意——意境理论与空间意境生成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4年01期
6 陈绪毅,吴盛卿;论意境[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徐静;意境说:历史的透视[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梁敦睦;;园林意境扪谈[J];广东园林;1989年03期
9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广海;任宜煊;;园林与意境[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寿兴;;意境的系统说与意境说的系统[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2 董志强;;意境本质[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3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治;中国茶艺的四大特点之一:文质并重,尤重意境[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耘;“意境”的佛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张春;原状·全景·意境[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寇宗鄂;对美的追逐与跨越[N];文艺报;2012年
5 汪兆骞;于意境中,寻求一种和谐与永恒[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晓玲;20世纪中国散文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白晓东;唐人意境说与唐代律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梅;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D];西北大学;2010年
2 冯颀军;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空间构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赵海燕;生命美学视界中文学意境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蔡晓丽;论文学意境生成的审美心理律动[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5 付雅辉;意境:生命之思的审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艳玲;解读意境[D];苏州大学;2003年
7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李权;接受美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皇甫大雁;意境生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蓉;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3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8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