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楞严经》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2:37

  本文关键词:《楞严经》文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楞严经》 明心见性 譬喻 线性叙事结构


【摘要】:《楞严经》作为大乘佛典之一,在中国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自译出后便受到到了佛教界的广泛关注。它对中国佛教的禅、净、律、密各宗都有深刻的影响,被誉为佛教的“百科全书”。《楞严经》内容宏富、体系严密,,在汉译佛典中以文辞纤巧著称,有很强的文学色彩。本文从语言和结构方面对《楞严经》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厘清此经的文学特质,凸显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楞严经》全书共十卷,七万余言。全经以“破妄”、“破邪”、“破魔”为主轴,阐述明心见性、如来藏性等佛理。旨在指人心、断妄念、明因果、渐修行,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充满了机趣,可谓兼备万法。《楞严经》对心性论思想反复阐述,意在辨别真心与妄念,转迷为悟,为禅林人士修习佛法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楞严经》中修行论细致周备,其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成为净土五经之一。经中尤其肯定了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认为其圆照三昧,随缘应化,是最适合阿难及后世学佛之人成就菩提的最好法门。修行之人,以有益于自己的法门修持守护清净妙明真心,持四种律仪,使身心“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若仍未能免除宿习,则需一心诵持楞严咒,确立三渐次并修行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在史料中,对《楞严经》译者的记载残缺不全,且前后相左,本文综合整理了译师的生平资料,并结合佛教发展历史与《楞严经》翻译背景,分析《楞严经》的传译。《楞严经》的语言圆融纤巧,文理流畅自然,使它成为最具文学性的佛经之一。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也因此被多次疑为伪经。千年来,关于《楞严经》真伪之争,从未间断,尤其在近代受到疑古思潮的影响而达到高潮。时至今日,这场争辩仍无定论。不管此经真伪如何,它对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经中大量精巧绝伦的譬喻、灵动的诘问、睿智的对话、凝炼的偈语,都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源泉。纵观《楞严经》,以线性的叙事结构整合全文,严谨有序的将明心见性、转妄为真、业果相续、渐次修行等一系列佛理,依照“见道”、“修道”、“证道”、“助道”的次序连贯而列。横向上,主干故事贯穿始终,安插的小故事并列蔓延、次第伸展,形成《楞严经》复合式的连串插入式框架结构。
【关键词】:《楞严经》 明心见性 譬喻 线性叙事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楞严经》传译与真伪9-15
  • 第一节 《楞严经》译者考证9-11
  • 第二节 《楞严经》真伪之争11-13
  • 第三节 从译经历史看《楞严经》真伪13-15
  • 第二章 《楞严经》思想内容15-23
  • 第一节 心性论15-18
  • 第二节 如来藏性论18-20
  • 第三节 修习论20-23
  • 第三章 《楞严经》语言特色23-33
  • 第一节 精巧绝伦的譬喻23-27
  • 第二节 机锋迭起的诘问27-29
  • 第三节 散韵结合29-31
  • 第四节 对话体31-33
  • 第四章 《楞严经》的文本结构33-38
  • 第一节 一线串珠式33-35
  • 第二节 一干多枝式35-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允吉;论佛偈及其翻译文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2 陈士强;汉译佛经发生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陈开勇;;佛经文学的叙述者[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侯传文;《阿含经》的文学意义[J];南亚研究;1999年02期

5 周裕锴;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略论《楞严经》对宋人审美观念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徐天池;;论佛经翻译的译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富华;关于《楞严经》的几个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3期

8 孙昌武;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J];文学评论;2000年05期

9 荆三隆;《楞严经》色阴十禅境探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杨维中;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正q

本文编号:801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01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