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道”何以为“妖”
发布时间:2017-09-06 13:25
本文关键词:“妖道”何以为“妖”
【摘要】: ”妖道”一词最早来源于道教的自我批判,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道教的附着物,本是强加之词后来却固定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妖道”定位于道教批判是从南北朝道教清整开始的。自南北朝以后,”妖道”也成为另类道士的代名词,与道教发展如影随形,至今仍然存在于很多国人的心目中。道教批判有其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深受大传统小传统的影响,是儒释道斗争的结果,更是文化心理影响下的产物。而”妖道”定位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国文化心理,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宗教、历史、文化、心理分析角度全方位展示”妖道”定位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试图对道教的发展做线性分析,以期对当前国学热做一些冷思考,并希望能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本土心理学发展有所借鉴。全文分为三部分,前言部分汇集了当前本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妖道”何以为妖,以及”妖道”定位背后的文化心理。最后得出结论:”妖道”固有其妖,称妖者心中亦自有妖,而这都是文化的产物。
【关键词】:道教 ”妖道” 儒家 文化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5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1
- 一 研究现状8-10
- 二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10-11
- 第一章 何以为“妖”—道教批判的原因分析11-36
- 第一节 道教批判溯源—成也政治,,败也政治11-20
- 第二节 批判与自我批判—”妖道”的定性20-25
- 第三节 佛道相争与“妖”名传播25-29
- 第四节 科举取士与道士之“妖29-31
- 第五节 小说的流行与”妖道”的深入人心31-34
- 第六节 铁幕下的呻吟语—唯我独“妖”34-36
- 第二章 “妖道”定位的文化阐释—称妖者心中之“妖”36-42
- 第一节 正统文化与生存法则—以葛洪、寇谦之为例37-38
- 第二节 科举文化与文人心理—由妒生恨38-39
- 第三节 制度文化与忠君者的无奈—无以匡君,转怒诱君者39-40
- 第四节 伦理文化与思维定势—六朝隋唐与宋明社会批判的不同40-42
- 第三章 ”妖道”定位对道教发展的影响42-45
- 一 六朝隋唐的道教批判使其向主流社会靠拢42
- 二 日益边缘化后的反动—执着于上层路线,日益式微42-43
- 三 影响于民间—民众于道教渐行渐远,日用而不知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森;;试析青州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装饰[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2 姜生;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J];宗教学研究;1996年01期
3 姜生;《风俗通义》等文献所见东汉原始道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1998年01期
4 姜生;原始道教之兴起与两汉社会秩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803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0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