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信众家庭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16:01

  本文关键词:佛教信众家庭生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信众 孝亲生活 婚姻生活 亲子生活


【摘要】:佛教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当前对佛教信众家庭生活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信众家庭生活的研究,可以了解佛教发展的现状及影响,这对正确认识佛教、促进家庭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选择从微观切入,选取淄博市淄川区的信众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以信众的家庭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佛教信仰和信众生活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在孝亲生活中,佛教信众能够身体力行地奉养父母,并且劝导父母信奉佛法,另外能够对自己不合乎佛教伦理的孝亲行为进行反思和忏悔。在婚姻生活中,,信众希望伴侣能够支持、理解自己的宗教信仰,面对婚姻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信众能够按照教义要求,做到宽容与忍让,改善自我。在亲子生活中,信众既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子女是否学佛做出选择。 这样的信众家庭生活,其特征表现的较为鲜明突出:一是信众认知并坚持自己的佛教徒角色,二是信众常用佛教戒律来规范自己日常的家庭生活,三是遇到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信众往往祈求超然力量的帮助。 佛教对信众家庭生活的影响往往表现出双面性:佛教对信众家庭生活既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表现为佛教教义能够调适信众心理,培养信众的良好品格;戒律则可以缓和信众家庭矛盾,维护信众家庭稳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功能失调的情况。针对功能失调,信众及其家人应该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对对方予以理解和包容,维系家庭生活的平衡,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佛教信众 孝亲生活 婚姻生活 亲子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6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9-10
  • 一、 研究目的9
  • 二、 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文献述评10-13
  • 一、 文献综述10-13
  • 二、 文献简评13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13-15
  • 一、 佛教信众13-14
  • 二、 佛教信众家庭14-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15-16
  • 一、 研究方法15
  • 二、 研究过程15-16
  • 第二章 佛教信众家庭的孝亲生活16-23
  • 第一节 “孝”的奉行16-17
  • 一、 信众的孝亲行为16-17
  • 二、 孝道:佛法与世间法的统一17
  • 第二节 “孝”的反省17-20
  • 一、 信众的反思行为18-19
  • 二、 忏悔:教义的要求与比照19-20
  • 第三节 “大孝”的实践20-23
  • 一、 信众的劝信行为20-21
  • 二、 学佛:特殊的孝顺方式21-23
  • 第三章 佛教信众家庭的婚姻生活23-28
  • 第一节 婚姻与佛教信仰的融合23-25
  • 一、 两者融合的表现23-24
  • 二、 理解与同修:信众态度与期望24-25
  • 第二节 婚姻与佛教信仰的矛盾25-28
  • 一、 两者冲突的表现25-26
  • 二、 抵触与忍让:冲突原因与对策26-28
  • 第四章 佛教信众家庭的亲子生活28-33
  • 第一节 佛教与子女教育28-30
  • 一、 子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28-29
  • 二、 佛教的介入:宗教影响下的子女教育29-30
  • 第二节 佛教与子女信仰30-33
  • 一、 子女学佛的选择30-31
  • 二、 信仰的延续:继承、阻碍与斟酌31-33
  • 第五章 佛教信众家庭生活的特征33-38
  • 第一节 佛教徒角色的认知性与坚持性33-34
  • 一、 认知性的表现与成因33
  • 二、 坚持性的表现与成因33-34
  • 第二节 信众家庭生活的戒律性34-35
  • 一、 戒律性的表现34-35
  • 二、 戒律性的成因35
  • 第三节 生活中对超然力量的依求性35-38
  • 一、 依求性的表现35-36
  • 二、 依求性的成因36-38
  • 第六章 佛教对信众家庭生活的功能分析38-44
  • 第一节 积极功能分析38-41
  • 一、 行为规范与心理调适功能38-39
  • 二、 家庭整合功能39-40
  • 三、 社会控制与社会和谐功能40-41
  • 第二节 消极功能分析41-44
  • 一、 信仰的认知分歧造成心理压力42
  • 二、 佛教在融入过程中引发矛盾42-43
  • 三、 信众及家人的应对措施43-44
  • 结语44-46
  • 一、 本文的结论44-45
  • 二、 本文的不足45-46
  • 附录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在校科研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庆;论辽代家庭生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坚;;“家庭精舍”: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J];佛学研究;2008年00期

3 陈兵;;佛教的爱情、婚姻观[J];佛教文化;2006年05期

4 圣严;;佛教的家庭观[J];法音;2006年09期

5 吴星辰;;浅论宗教和顺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唐吉思;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7 刘晓飞;;吾以尘缘事梵刹——试析金代汉族家庭的宗教信仰[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1期

8 邵正坤;;宗教信仰对北朝家庭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3期

9 李向平;“信仰但不归属”的佛教信仰形式——以浙闽地区佛教的宗教生活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10 邵正坤;;试论北朝家庭的佛教信仰[J];殷都学刊;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82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2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