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
发布时间:2017-09-11 17:36
本文关键词: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别尔嘉耶夫 宗教哲学 现代性批判 客体化 自由精神 创造与拯救
【摘要】:现代性问题无疑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论对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领域作任何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同现代性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现代性成了哲学无法摆脱的核心问题。作为文化存在的现代性危机体现了人深刻的生存危机,因而当前反思现代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20世纪反思现代性危机的浪潮中,俄罗斯哲学是独树一帜的一支,作为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别尔嘉耶夫的宗教哲学由于其产生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所关注的主题,显示出了深刻的现代性批判维度。揭示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为我们解决现代性危机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方案。 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以来的世俗化、理性化过程,一方面,确证了人自身的力量,使人自身的力量变得强大。另一方面,导致了人从中世纪的精神中心游离出来,丧失了神圣性,人生存的两个维度,,即天国的生活和世俗的生活发生了断裂,人变成了片面的、无根性的、孤独的存在;普遍理性主义的盛行,机器的发明,理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使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导致了人自身形象的分解,人的自由精神丧失。这一过程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整个世界普遍的客体化,客体化意味着世界的堕落性,世界的分裂性和奴役性,而且生存主体、个性都变成了物,变成了对象,变成了客体。为解决这一危机,应该到自由精神当中去寻找理论基础,只有以自由精神为基础,依靠神恩,通过人的积极的创造和拯救,才能够使人重新回归神人的生存方式,如此,现代性危机才能够得到彻底地解决。解读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不仅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俄罗斯宗教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拓宽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视阈,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 宗教哲学 现代性批判 客体化 自由精神 创造与拯救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12;B9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Резюме7-14
- 导论14-35
- 一、 反思现代性的重要性14-18
- 二、 现代性危机及其批判维度18-22
- 三、 别尔嘉耶夫现代性批判的独特性22-25
- 四、 文献综述25-35
- 第一章 别尔嘉耶夫现代性批判的历史文化背景35-66
- 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36-44
- 一、 彼得大帝改革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36-38
- 二、 东西文化之争38-42
- 三、 俄罗斯的文化危机42-44
- 第二节 俄罗斯文化的复兴及其特征44-52
- 一、 俄罗斯文化的复兴45-47
- 二、 知识分子的觉醒及其双重性47-49
- 三、 俄罗斯的人道主义危机49-52
- 第三节 作为理论资源的东正教52-64
- 一、 东正教的基本精神53-56
- 二、 弥赛亚主义与末世论56-61
- 三、 神秘主义61-64
- 本章小结64-66
- 第二章 别尔嘉耶夫对现代性危机的阐释66-98
- 第一节 神圣性的丧失67-75
- 一、 世俗化与神圣性的丧失67-74
- 二、 新的中世纪74-75
- 第二节 普遍理性主义与现代性危机75-85
- 一、 普遍理性主义在近代的盛行75-78
- 二、 普遍理性主义与存在的危机78-85
- 第三节 机械的引进与人的形象的分解85-90
- 第四节 人文主义的危机90-97
- 一、 文艺复兴的伟大贡献91-92
- 二、 人文主义的二重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92-97
- 本章小结97-98
- 第三章 现代性的后果——普遍的客体化98-128
- 第一节 客体化问题在近代的突显99-102
- 第二节 客体化的界定和主要标志102-104
- 第三节 客体化的双重维度104-127
- 一、 主体的客体化105-116
- 二、 主体客体化的外显116-127
- 本章小结127-128
- 第四章 自由精神与现代性危机的化解128-174
- 第一节 自由精神本体论128-134
- 一、 自由与精神129-130
- 二、 自由精神与存在130-134
- 第二节 自由、善恶与历史的产生134-146
- 一、 自由的神秘辩证法与悲剧134-137
- 二、 恶的自由与历史的产生137-146
- 第三节 自由精神与创造146-149
- 第四节 救赎的伦理学149-151
- 第五节 历史的终结与新的生存模式的重建151-172
- 一、 神人关系重建的可能性151-164
- 二、 历史终结的意义164-171
- 三、 世界的理想化状态——精神王国171-172
- 本章小结172-174
- 第五章 别尔嘉耶夫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意蕴174-206
- 第一节 别尔嘉耶夫马克思主义观的变迁174-193
- 一、 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别尔嘉耶夫175-176
- 二、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矛盾”176-184
- 三、 别尔嘉耶夫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184-193
- 第二节 别尔嘉耶夫向马克思思想的“回归”193-205
- 一、别尔嘉耶夫与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关联193-196
- 二、 别尔嘉耶夫与马克思思想的差异及其理论限度196-205
- 本章小结205-206
- 结语206-216
- 参考文献216-222
- 致谢222-22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忆石;;别尔嘉耶夫:主体自由观的别样解读[J];俄罗斯研究;2008年05期
2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在中国[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米·爱普施坦;张百春;;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8年02期
4 A·L·沃伦斯基;张百春;;人神与神人[J];俄罗斯文艺;2009年02期
5 张百春;;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历史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郭丽双;;别尔嘉耶夫的创造伦理学[J];兰州学刊;2006年04期
7 陈红;张世洲;;别尔嘉耶夫的批判理论——兼与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8 衣俊卿;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的困惑探源[J];求是学刊;1989年03期
9 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10 陈红;;别尔嘉耶夫哲学的终极追求[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郭丽双;对客体化世界的反抗[D];复旦大学;2006年
3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2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3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