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箭碑”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3:04
本文关键词:“挡箭碑”信仰研究
【摘要】:巫术研究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作为巫术信仰的“挡箭碑”是梅山教以及梅山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湖南新化、中方一带到广西桂林北部,历史上的历次人口迁徙除了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外,还带来了较为完整的巫术信仰。位于广西北部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的坪寨村,在这种特定的文化生态背景下,,传承了梅山教中“挡箭碑”驱鬼辟邪的传统精神信仰,并将此仪式越做越大,即便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忽略了梅山教的作用,也不会影响人们对于立“挡箭碑”的浓厚兴趣。 “挡箭碑”就像是这里巫术信仰的之门的一把钥匙,光采熠熠,吸引着我们对巫术世界的不断探索。本文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法,文章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类似巫术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试图解释的更加合理和准确。本文在介绍“挡箭碑”基本形态,如材料、制式、立法的基础上,着力探讨隐藏在“挡箭碑”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立“挡箭碑”过程中体现的原始宗教和梅山教仪式在做法过程中的体现。 本文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探讨立“挡箭碑”之后是否真的会改变立碑人的命运,也不在于希望通过吸引大家目光而达到完善、修正、包装仪式过程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田野调查对该社区宗教信仰进行体系化的梳理与分析,从而对“挡箭碑”存在的合理性、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遭遇到的变化以及它的文化功能进行分析讨论。文章重点阐述了“挡箭碑”在乡村社区中所发挥的功能,通过立碑过程,探讨“立碑人”的社会角色,分析“挡箭碑”信仰存在、变化、消沉的原因。
【关键词】:挡箭碑 巫术信仰 文化内涵 功能 象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9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8
- 第一节 选题缘由9-12
- 第二节 文献回顾12-15
- 一、 巫术研究回顾12-14
- 二、 “挡箭碑”信仰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18
- 第一章 坪寨村的人文生态环境18-28
- 第一节 地理环境18-20
- 第二节 历史沿革20-21
- 第三节 族群结构21-23
- 一、 资源苗族的由来21
- 二、 资源瑶族的由来21-23
- 第四节 宗教体系23-28
- 一、 传统信仰23-25
- 二、 外来宗教25-28
- 第二章 调查所见之坪寨“挡箭碑”28-41
- 第一节 无处不在的“挡箭碑”28-30
- 第二节 “挡箭碑”的制作过程30-31
- 一、 材料选择30
- 二、 制作过程30-31
- 三、 碑文行款31
- 第三节 刻碑人的技艺传承31-32
- 第四节 “挡箭碑”的立碑仪式32-38
- 一、 算命先生的占算33-34
- 二、 师公的仪式展演34-38
- 第五节 宗教师的养成过程38-41
- 一、 挑选与传承38-40
- 二、 咒语与法器40-41
- 第三章 “挡箭碑”信仰的兴衰之变41-45
- 第一节 挡箭碑的源流41-42
- 第二节 挡箭碑的兴衰42-45
- 第四章 “挡箭碑”信仰的文化蕴涵45-52
- 第一节 “挡箭碑”的宗教内涵45-47
- 第二节 “挡箭碑”的仪式内涵47-52
- 一、 立碑仪式的构成要素47-49
- 二、 仪式构成之间的关系49-52
- 第五章 “挡箭碑”的功能与象征52-57
- 第一节 “挡箭碑”的功能探索52-54
- 一、 指路功能52-53
- 二、 教化功能53-54
- 三、 宗教功能54
- 第二节 “挡箭碑”的象征寓意54-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华;艾亚玮;;游走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简评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曹月如;;神圣的社会——涂尔干的宗教观和莫斯的巫术理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吕养正;苗疆“挡箭碑”一体两面特征及民族繁衍意识蠡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马广海;;论巫术信仰的合理性根据[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5 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J];民族学刊;2010年02期
6 罗宗志;;百年来西方人类学巫术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7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8 张志刚;;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宗教与巫术研究[J];晋阳学刊;1993年01期
9 马福元;神圣 世俗 社会——兼谈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观[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10 张帆;;特纳与仪式理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847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4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