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俄罗斯白银时代 宗教哲学 文化批判 文化重建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 俄罗斯白银时代 宗教哲学 文化批判 文化重建
【分类号】:B512
【正文快照】: 一、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对现代理性文化的批判众所周知,现代性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迄今为止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就内在本质而言,它特指西方近代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精神和以科技理性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制。在精神内涵上,现代性包含着理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2 汪晖;“科学主义”与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J];天涯;1998年06期
3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4 谢永康;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5 朱_g;;对近年来农村教育的理性审视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6 王海洋;《儒林外史》审美创造三层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韩晓燕,张丹丹;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对现代化道路的论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项松林;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陈世润;陈开敏;;论“80后”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伟;;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论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追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张旭;;准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勇;;权利的社会回归:论城市规划的非市场缺陷[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祥;信用制度下的票据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秉乾;论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6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8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俊;神魅、人魅与祛魅——法律的理性基础及其变迁[D];湘潭大学;2004年
2 倪海宁;“大欧洲”构想:历史、现实和未来[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叶波;海南省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和发展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季雅群;生命的悲苦歌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波;国有企业员工分配公平感及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张影;论元明清爱情婚姻剧的发展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8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伟;俄罗斯联邦宪法修改与宪法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黄德金;评价主体的历程[D];郑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永军;;宗教哲学思想:哈贝马斯研究的新路径——读铁省林的《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朱媚;;浅议墨子思想中的伦理思想[J];群文天地;2011年03期
3 张冬梅;谈《现代西方哲学评介》[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年03期
4 温宪元;;池田大作文明观的特点和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尹哲;;普兰丁格论神义论[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正聿;;《哲学导论》后记[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晶;;印度古代宗教哲学[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姚卫群;;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廷国;;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重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贾泽林;;今日俄国哲学界对“教父学”的关注和研究[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敦华;;中国哲学、大哲学和世界哲学[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8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纯;谈谈宗教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旨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郑忆石;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哲学思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著名哲学家 李泽厚;儒学四期与转换性创造[N];河南日报;2005年
5 独立演讲人:李泽厚;儒学四期与转换性创造[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周燮藩;儒教之争与宗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 高宣扬;马克斯·舍勒:不遗余力地探究人的奥秘[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哲虹;刘一虹:回儒对话—天方之经与孔孟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舒晋瑜;傅佩荣:从传统里面找宝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江怡;来自多元世界的不同声音[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孙雄;神人之际[D];浙江大学;2007年
4 潘明德;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丽;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笑非;阳明心学的宗教维度[D];北京大学;2008年
8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华;别尔嘉耶夫末世论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王玉辉;索洛维约夫人学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闻骏;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娇丽;休谟宗教观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尚励;论康德的宗教哲学[D];安徽大学;2006年
6 陈萍;舍斯托夫的哲学和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7 曹峰;康德人性善恶论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娜;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哲学走向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宋文博;全能与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孙晶晶;蒂里希宗教哲学中的理性与信仰[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4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