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筇竹寺与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4:42
本文关键词:昆明筇竹寺与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昆明筇竹寺与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的相似性、差异性,并探讨其似与异的原因。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笔者从文献中收集资料,介绍两地区五百罗汉的源流及其传播;第二章,从两寺罗汉人物类型、制作工艺、罗汉堂主尊,讲述两寺造像的相似之处;从罗汉像的空间安置、塑像风格、单尊罗汉像的塑造,对比两寺罗汉像的差异;第三章,通过两寺五百罗汉像的似与异,探寻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宗教意义上,塑像表现出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笔者推测两寺的粉本可能源于同处,也可能是筇竹寺罗汉像塑造时,参照宝光寺的罗汉像,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作,因为黎广修是在完成宝光寺罗汉像塑造后,应邀来到云南筇竹寺塑造五百罗汉像。而异的原因笔者归纳为塑像背景异,即两寺在塑造罗汉像时,社会背景不同所造成两地文化审美对塑像的选择也不同;塑像者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并在世俗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即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反映在审美上的差异。塑像者将现实的文化整合到五百罗汉的塑像中,把罗汉塑造成社会中的众生形象,体现对众生的关怀,以及借罗汉塑像表现“众生平等”、“世人入寺,俗人成佛”的佛教思想。两寺罗汉像塑造于晚清年间,其造像风格、技法具有的脉络极富历史性,本文依据两寺现存的实物、地方志以及对塑像者本人的史料查询,结合罗汉造像,以今人的眼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五百罗汉像,并透过造像分析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各阶层与佛教造像之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晚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泥塑特点。
【关键词】:昆明筇竹寺 成都宝光寺 五百罗汉 造像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K879.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选题缘由8-10
- 二、田野点介绍10-11
- 三、学术回顾11-16
- (一) 国内外研究成果11-13
- (二) 罗汉研究视角13-14
- (三) 两寺罗汉像的研究成果14-16
- 四、研究意义16
- (一) 理论意义16
- (二) 现实意义16
- 五、研究方法16-18
- (一) 文献研究法16
- (二) 田野调查法16
- (三) 推理法16-17
- (四) 图像对比法17-18
- 第一章 五百罗汉的源流及其传播18-26
- 一、五百罗汉的发轫18-20
- 二、五百罗汉的发展20-21
- 三、云南地区罗汉传播21-24
- 四、成都地区罗汉传播24-26
- 第二章 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的似与异26-52
- 一、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之似26-30
- (一) 两寺罗汉人物类型之似26-27
- (二) 五百罗汉像制作工艺之似27-28
- (三) 罗汉堂主尊之似28-30
- 二、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之异30-52
- (一) 罗汉像空间安置之异30-33
- (二) 两寺塑像风格之异33-40
- (三) 单尊罗汉像塑造之异40-52
- 第三章 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似、异探因52-62
- 一、“似”的原因52-54
- 二、“异”的原因54-62
- (一) 塑像背景异54-57
- (二) 审美感悟异57-62
- 结语62-66
- 一、五百罗汉的精神指向62-63
- 二、五百罗汉像对当代艺术的启迪63-66
- 附录66-78
- 一、筇竹寺、宝光寺二十尊罗汉对比图66-73
- 二、史籍记载黎广修事迹概略73-75
- 三、相关罗汉简介75-78
- 参考文献78-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82-83
- 致谢83
本文编号:847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4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