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东晋时期慧远高僧释游之旅

发布时间:2017-09-18 16:23

  本文关键词:东晋时期慧远高僧释游之旅


  更多相关文章: 释游 佛学 人世 自然界 游记


【摘要】:东晋时期佛家高僧们和士人们释游成风,在与壮美的自然的接触中,体悟禅机和玄理。此时期的慧远高僧也通过释游来完成佛学的修研和领悟。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山水游记文学,也从思想角度影响了中国山水诗歌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
【关键词】释游 佛学 人世 自然界 游记
【分类号】:K235;B949
【正文快照】: 东晋南北朝时期,众多高僧精通老庄周易等玄学,能以玄理释佛;许多名士也大多为玄学家,他们崇信佛道。这些人都喜欢在山清水秀的景色中体验深邃的玄学,在壮阔瑰丽的河山里陶冶自己情操,升华情感,并追求自然无为的解脱。在峰俏云岚中,释游高僧们会远眺幽谷碧水,来放开尚存的执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剑云;谢灵运与慧远交游考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王德春;晋宋之际山水诗成因辨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龚斌;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蔡彦峰;;论谢灵运山水诗对慧远佛教美学思想的创造性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育英;慧远研究三题[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2期

6 曹虹;慧远及其庐山教团文学论[J];文学遗产;2001年06期

7 何锡光;慧远同隐士的交游和他的山水诗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海胜;;旅游文学遗产视野下的庐山风景区变迁[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2 姜剑云;;谢灵运与“涅i檬ァ斌玫郎鶾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3 姜剑云;;谢灵运与慧严、慧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陈小芒;江西旅游文学与佛道文化[J];江淮论坛;2004年05期

5 谢淑芳;;20世纪大陆研究陶渊明与佛教关系成果概述[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邹菁;;两晋至唐宋时期庐山诗歌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姜剑云;王岩峻;;谢灵运对涅i梅鹦缘娜鲜队胧拇醋鱗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8年01期

8 高文强;;近十年(2000-2009)六朝佛教与文学批评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刁俊;;略论慧远的佛教护法活动及其意义[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龚志强;渐进与跨越:明清以来庐山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霍贵高;东晋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马小方;西方净土信仰与唐人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魏魏;慧远的净土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丽芳;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晶晶;佛教与谢灵运的山水观[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瑛;谢灵运辞赋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林;唐代诗僧与僧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智敏;慧远与东晋末期庐山地域的诗文创作[D];浙江大学;2007年

8 袁柯;公元379年的道安僧团与中国化佛教[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杨恒;《世说新语》所涉僧人、名士交游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敏;陶渊明生死观与佛教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钱志熙;谢灵运《辨宗论》和山水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罗国威;新发现的谢灵运佚文及《述祖德诗》佚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陈道贵;从《山居赋》看佛教对谢客山水诗的影响[J];文史哲;1998年02期

5 敏泽;;论魏晋至唐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兼论佛学输入对于艺术形象理论的影响[J];文学评论;198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君;;五凉时期河陇禅法在东晋南朝的传播[J];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2 王永平;;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J];史学集刊;2009年03期

3 连飞;;北魏士大夫居士对传统文教事业影响之探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王红梅;;元代畏兀儿翻译家安藏考[J];敦煌学辑刊;2008年04期

5 尤李;;佛教对辽朝社会的影响管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冰冰凉;从迪;;一曲悲歌救一命[J];校园歌声;2006年06期

7 赵锐;杨文会与金陵刻经处[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4期

8 孔定芳;南北朝宗教文化之地域分野[J];中州学刊;1998年01期

9 曹瑞锋,孙国华;晋宋之际士庶消长与玄释消长[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廉敏;;朱熹辟佛与朱熹史学[J];文史知识;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妹尾达彦;;韩愈与长安——9世纪的转型[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2 张兆裕;;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何龄修;;黄毓祺的复明活动和黄毓祺案[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4 亨利·斯瓦茨;曾俊伟;;中国人对大自然之爱——徐霞客及其早期的旅游活动[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永平;;论唐代民间信仰中的植物崇拜[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6 刘宝才;;治水与子学[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7 李瑞良;;魏晋南北朝的书籍文化[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殷显春;;梁武帝与佛教[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春会;;商代神权概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孙伯君;;《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中的梵文陀罗尼复原及其西夏字标音[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东;傅山的佛道因缘[N];太原日报;2007年

2 刘红婴;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N];光明日报;2006年

3 江林昌;五千年中国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6年

4 FN记者  张凤勤;领略传统[N];金融时报;2006年

5 赵永军;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企当发挥作用[N];中国贸易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杜云生 记者 刘成群;我省39项榜上有名[N];河北日报;2006年

7 闻一言;古镇保护当虚实兼顾[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何松;承前启后 开创新风[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保国;经学体系的崩解与魏晋士人个性的释放[N];文艺报;2007年

10 韩宏;唐僧遗骸今仍存兴教寺[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2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雪强;魏晋玄佛交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静;萧子良与“竟陵八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钢锋;北朝佛教释游略论[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窦琳琳;试论唐后期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子房;赵贞吉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汪青;方以智晚年人生定位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官露;梁武帝统治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6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76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