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在甘肃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及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6:35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在甘肃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及现状研究
【摘要】:唐朝中后期以后,吐蕃占领河州地区长达百年,并在其辖区内推广佛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了甘肃永靖地区,并在这里安家落户。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发展的比较成熟,并形成了许多教派。蒙元统治者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利用其巩固边疆地区,在这一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噶举派依次传入炳灵寺。明朝吸取了元朝管理藏族地区的经验,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并支持修建寺院,这一举措为永靖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寺院林立的景象。明朝建立之初,格鲁派创立并传入炳灵寺,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教派.清朝初期,在炳灵寺建立了活佛转世制度,标志着藏传佛教在炳灵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也标志着永靖地区藏传佛教发展达到鼎盛。清朝末年,西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回民起义,永靖地区佛教寺院毁于兵燹,虽屡经修葺,但已不如往昔。 本文以藏传佛教在永靖地区传播为主线,全面的阐述藏传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对该地区产生的深远意义,及其在当代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藏传佛教在永靖地区的传播,能够深化认识永靖地区沟通边疆和内地的重要历史地位,突出藏传佛教在民族关系中的作用。也可以为本地区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藏传佛教 永靖地区 历史 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
- 2 研究的现状和方法8-10
- 2.1 研究成果8-9
- 2.2 研究方法9-10
- 第一章 藏传佛教在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10-19
- 1.1 唐宋西夏时期藏传佛教的传播10-12
- 1.2 蒙元时期藏传佛教的传播12-14
- 1.3 明清时期的传播14-17
- 1.3.1 明朝在宏化寺设番僧纲司14-15
- 1.3.2 格鲁派传入炳灵寺15-17
- 1.4 民国时期的传播17
- 1.5 1949 年以后永靖地区的藏传佛教17-18
- 1.6 1978 年以后永靖地区的藏传佛教18-19
- 第二章 永靖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及现状19-49
- 2.1 永靖地区著名藏传佛教寺院19-32
- 2.1.1 罗家洞寺19-26
- 2.1.2 弘化寺26-28
- 2.1.3 炳灵寺28-32
- 2.2 永靖地区其他藏传佛教寺院32-46
- 2.3 永靖地区藏传佛教现状46-47
- 2.4 寺院佛事活动及僧众日常生活习俗47-48
- 2.5 藏传佛教对当地汉族的影响48-49
- 第三章 永靖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的特点和趋势49-52
- 3.1 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将长期存在49
- 3.2 群众的信仰对寺院存在和布局的影响49
- 3.3 僧人将向影响较大和条件较好的寺院集中49
- 3.4 大部分寺院将成为没有僧人居住的庙49-51
- 3.5 其他方面的特征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表一55-57
- 附表二57-58
- 附录三58-59
- 附录四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亨通;炳灵寺上寺1号窟2号龛内容总录[J];敦煌研究;1999年01期
2 康明达,王亨通;炳灵寺洞沟区石窑调查记[J];丝绸之路;2001年S1期
3 道卫·夏智布 ,多识·东舟宁洛;罗家洞胜乐肉身佛事迹简述[J];西藏民俗;1997年04期
4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四)[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5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译注(二)[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本文编号:876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7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