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世界观简论
本文关键词:道教世界观简论
【摘要】: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老子研究院;
【关键词】: 道教 世界观 道治之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桂东南地区民间道经的整理与研究”(13CZJ0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朱展炎朱展炎,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老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道治之世世界观是个体及其所属共同体看待其生活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在具体内容上,世界观主要包含了每个个体和所属共同体对于世界的来源、群体构成、存在性质以及理想的世界等内容。个体由于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肖群忠;;论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樝;试论道教的生存关怀意识及其对唐五代小说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青;;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与道教[J];对外大传播;2000年07期
3 周勇;明后期至清嘉道间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压及道教的理论攀附[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4 谢路军;浅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泽洪;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2期
6 盖建民;道教与传统医学融通关系论析[J];哲学研究;2002年04期
7 赵保佑;老子、道教、道教文化[J];中州今古;2002年02期
8 钟向阳;从大埔民俗看道教在客家地区的影响[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9 李纪;“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中国道教;2002年06期
10 丁常云;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与时俱进——关于道教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三点思考[J];中国道教;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6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7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9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中南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吕锡琛;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廖海波;世俗与神圣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琳;论道教的日本传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3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4 赵恒;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龚晓康;道教咒术中的时间、空间及主客体观念[D];四川大学;2002年
6 梁智勋;中韩道教思想略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刘秀丽;传统道教形神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闫士娇;道教管理哲学[D];浙江大学;2009年
9 刘全宝;“妖道”何以为“妖”[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沈春雷;魏晋南北朝自然审美的道教特征及其哲学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92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9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