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伊斯兰教早期的慈善事业
本文关键词:试论伊斯兰教早期的慈善事业
【摘要】:前伊斯兰教阿拉伯部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一神教观念结合衍生出早期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事业,是伊斯兰教宗教道德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宗教道德基础上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体。伊斯兰教经典中,“认主独一”和“劝善戒恶”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两个词汇,体现了慈善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无论从宗教还是世俗的不同视角来看,伊斯兰教宗教慈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道德烙印。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在伊斯兰教宗教财产观指引下,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从个人行为到集体行为都有不同的内涵,不仅体现在伊斯兰教的教规、仪式和习俗中,而且体现在宗教实践中,经过伊斯兰国家大力推行而进入社会生活,通过政治、文化、经济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从宗教和社会的不同角度来看,伊斯兰教宗教慈善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宗教功课(天课)慈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与责任,是宗教规定必须完成的宗教功修,不可推卸;伦理道德慈善(行善、施舍),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强调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没有强制性。 天课作为一种伊斯兰教特有的宗教赋税,起着调节社会财富流向、二次分配社会财富的功能,是伊斯兰教“敬主爱人”天条使命的集中体现,具有和礼拜等同的宗教功修作用,体现出伊斯兰精神并符合伊斯兰教公正、公平、正义、平等的社会伦理原则。 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事业在积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唤起了穆斯林的宗教热情和社会责任,对阿拉伯半岛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塑起到关键作用。伊斯兰教宗教慈善经过千百年积淀和嬗变,已逐渐渗透到穆斯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层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影响着广大穆斯林民众。清晰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事业,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历史的认识伊斯兰文化。
【关键词】:伊斯兰教 宗教慈善 财产观 天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一) 导言7-8
- (二) 相关研究8-10
- (三) 方法与视角10-11
- 一、伊斯兰教早期慈善事业的缘起11-16
- (一) 伊斯兰教初创时期的社会变化11-13
- (二) 伊斯兰教慈善事业多元化源头13-16
- 二、伊斯兰教早期慈善事业的观念与形态16-29
- (一) 伊斯兰教早期的慈善观念16-21
- 1. 敬主爱人16-17
- 2. 道德性与志愿性17-18
- 3. 倡隐抑显18-19
- 4. 根本性原则19
- 5. 平等对待原则19-21
- (二) 《古兰经》、《圣训》中的慈善观念21-23
- (三) 个体慈善和集体慈善23-29
- 1. 个体慈善23-26
- 2. 集体慈善26-29
- 三、伊斯兰教早期的慈善实践29-37
- (一) 伊斯兰教财产观之下的慈善实践29-32
- 1. 伊斯兰教财产观29-30
- 2. 伊斯兰教财产观之下的慈善实践30-32
- (二) 天课——由自愿到制度化的慈善实践32-37
- 1. 取自富人,用于穷人32-33
- 2. 收取条件、种类及数量33-34
- 3. 天课施与对象34-35
- 4. 天课收取规定35-37
- 四、伊斯兰教早期慈善事业的作用37-41
- (一) 重塑阿拉伯半岛道德和社会责任37-39
- (二) 对后世慈善事业的影响39-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布杜拉·王文杰;伊斯兰教与“和谐社会”[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雪绒;埃及穆斯林妇女[J];中国穆斯林;1997年03期
3 张志诚;;台湾的穆斯林、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社团[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0年01期
4 海俊亮;;爱国爱教是穆斯林追求两世幸福的动力源泉[J];中国穆斯林;2006年02期
5 杨捷;;佛国的“新月”——柬埔寨的伊斯兰教[J];中国穆斯林;2008年02期
6 马文学;;忍让是穆斯林的美德[J];中国穆斯林;2009年02期
7 王建斌,李庆勇;城市边缘地区伊斯兰教探微——以兰州穆斯林社区调查为个案[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穆斯林动态[J];中国穆斯林;1958年02期
9 张永庆,刘天明;伊斯兰教的消费观与西北穆斯林的消费行为[J];回族研究;1992年01期
10 ;各地伊协动态[J];中国穆斯林;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萍;;《清真阐义》析[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2 葛壮;;义乌现象:在华阿拉伯穆斯林的生活现状与文化调适[A];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第二辑)[C];2011年
3 袁益娟;;浅析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贾保平;;穆斯林的饮食律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杨崴;;保护与发展 中国内地城市穆斯林社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IFHP)第46届世界大会中方论文集[C];2002年
6 马志峰;丁俊;;伊斯兰教的代治理念与回族人的重商精神及其实践[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王广大;曹一俊;;穆斯林社会的非穆斯林少数族群研究:社会与法律地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丁士仁;;“清真”的精神内涵[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敏文杰;;西藏昌都伊斯兰教的传承与发展调查[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10 马和斌;;中阿交往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新视角[A];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拉合尔血案的背后[N];光明日报;2010年
2 伊一;博大恢弘之民族文化史[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记者 景萍;市领导与穆斯林群众共度开斋节[N];长治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周芳 实习生 马丽;解经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记者苏敏;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赵克仁;穆斯林妇女的神秘面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从恩霖;伊斯兰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陈向阳邋苏阿丽;心系稳定 构建和谐[N];商丘日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 吴玉萍;排拒与接纳[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记者 郭小兰 徐永春 觉果;“相互尊重是长久和睦之道”[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王晓云;天方之经与东溟水土:闽台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敏文杰;临潭回族的商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刘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9 敏敬;文明的多维交往[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泽梅;宁夏同心县韦州地区女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晓梅;西藏的穆斯林[D];兰州大学;2008年
3 尤太中;简论伊斯兰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岳;论西班牙穆斯林王朝覆灭的原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平凡;宗教传承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7 于东;伊斯兰教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丽宏;阿訇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阳赞;论当代湖南桃源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信仰[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哈文玲;哈密市民主巷回族社区居民的宗教生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3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0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