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古代日本与中国吴越地区鸟信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9:30

  本文关键词:古代日本与中国吴越地区鸟信仰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鸟信仰 古代日本 稻作 吴越


【摘要】:鸟信仰是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在原始社会,东夷、百越、荆楚等民族都信奉鸟图腾,对鸟类抱有特殊的崇拜和信仰。在百越民族中,生息于长江下游的吴越民族对鸟的崇信尤为虔诚。本文认为,这种信仰起源于吴越先民驯化野生稻、栽培人工水稻的过程中。鸟类作为“送谷神”,不仅帮助吴越先民发现了稻谷,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远古时期,其按季节有规律的迁徙习性,还为先民们提供了安排农事的重要时令信息。即,鸟与先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关系密切,这逐渐激发了他们对于鸟的崇信。此外,水稻的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射,光照不足,水稻就会歉收甚至绝产,于是先民们对太阳也产生了崇敬之心。天长日久,鸟信仰和太阳崇拜趋于融合,便形成了太阳鸟信仰。 公元前3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中国大陆移民带着稻作技术或经由朝鲜半岛或径直移居日本,吴越移民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原本发展较缓慢的绳文采集、狩猎、渔猎社会,因大陆移民的到来而进入了弥生农耕社会。弥生时代的日本不仅有了整齐的稻田和各种灌溉设施,而且还使用各种较先进的农具和金属器具。随着稻作的传入,与稻作有关的其他生产技术(如纺织、养蚕等技术)以及精神生活内容也从吴越地区传至日本。鸟信仰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据考古发掘,绳文时代的遗迹中几乎没有出土与鸟类相关的遗物,但在弥生时代遗迹中却发掘出了大量与鸟类相关的遗物,这充分说明日本人的鸟信仰始于进入弥生时代后,与稻作技术传入日本时间一致。一些与鸟类相关的器物经常和稻作有关遗物一起出土或在考古遗迹中摆放在一起,也表明日本鸟信仰与稻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稻作生产常常催生出农耕祭祀行为。在古代农耕祭祀活动中,迎接稻谷神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和内容之一。鸟类常常被视为迎接稻谷神的使者或稻谷神本身而受到崇信和祭祀。日本的典籍也记载了许多有关日本人鸟信仰和太阳鸟崇拜的传说,现代日本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依然沿袭着这一信仰。总之,日本的鸟信仰是在弥生时代与稻作文化一起从中国的吴越地区传到日本的。
【关键词】:鸟信仰 古代日本 稻作 吴越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15
  • Ⅰ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Ⅱ 先行研究介绍13-15
  • 第一章 古代中国东部与南方地区的鸟信仰概观15-18
  • 1.1 古代东夷族的鸟信仰15-17
  • 1.2 古代南方地区的鸟信仰17-18
  • 第二章 鸟信仰与稻作文化的联系18-22
  • 2.1 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18-19
  • 2.2 鸟信仰与稻作的联系19-20
  • 2.3 太阳鸟信仰的起源20-22
  • 第三章 吴越地区的鸟信仰22-28
  • 3.1 吴越民族22
  • 3.2 文献对吴越地区鸟信仰的记载22-25
  • 3.3 吴越地区与鸟信仰相关的出土文物25-26
  • 3.4 吴越地区与鸟信仰相关的生活习俗26-28
  • 第四章 日本人的原始信仰28-31
  • 4.1 自然崇拜28
  • 4.2 生殖崇拜28-29
  • 4.3 图腾崇拜29-31
  • 第五章 古代日本人的鸟信仰31-40
  • 5.1 日本稻作文化的传入31-33
  • 5.2 弥生时代日本人的宗教信仰33-34
  • 5.3 古代日本人的鸟信仰34-40
  • 5.3.1 日本弥生文化出土文物与鸟信仰34-37
  • 5.3.2 日本稻作祭祀仪式与鸟信仰37-38
  • 5.3.3 日本民间与鸟信仰相关的传说38-40
  • 第六章 日本典籍对古代日本人鸟信仰的记载40-45
  • 6.1 天照大神岩户屋典故40-41
  • 6.2 日本神武天皇东征与八咫鸟41-42
  • 6.3 《风土记》有关古代日本人鸟信仰的记载42-45
  • 第七章 现代日本社会对鸟信仰的传承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荣华;鸟崇拜与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J];东方博物;2004年01期

2 陈巧银;;从考古资料看古越族信仰的多元化[J];大舞台;2012年01期

3 谢乃和;杨昕s,

本文编号:922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22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